最近,匈牙利外長西亞爾託在社交媒體上怒斥歐盟對中國官員和實體的制裁決定是“毫無意義、自我膨脹和有害的”。就所謂“新疆人權問題”對中國進行制裁,這是近日歐盟外長會議達成的一攬子計劃中的一部分,也是歐方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首次對中國實施人員和機構制裁。
這真是令人遺憾。本來,中歐最近傳出了不少好消息。2020年底,中歐領導人共同宣佈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全球建立投資治理體系樹立標杆。中歐貿易往來也更加緊密:2020年歐盟27國與中國貨物貿易在疫情中逆勢雙向增長,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而且,好勢頭還在繼續:歐盟統計局3月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歐盟向中國出口貨物總額161億歐元,同比增長6.6%;雙邊貨物貿易總額494億歐元,與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中國繼續保持歐盟最大貿易伙伴地位。今年3月1日,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也正式生效實施,進一步拉近了中歐經貿關係。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促使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全球治理體系進一步失衡,經濟發展進程遭受衝擊,全球性新威脅新挑戰層出不窮,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
原本,中歐合作為面臨重大挑戰的世界帶來了希望之光。然而,歐盟用象徵意義極強的制裁舉措給中歐合作進程添了堵。
隨着中國近些年快速發展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歐盟對待中國的態度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曾經,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是雙方的共識。但是,2019年,歐盟的報告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競爭對手”,同時也是“合作伙伴”。一個多月前,歐委會發布最新貿易政策文件,不僅聲稱“中國奉行獨特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並對現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構成挑戰”,還將世貿組織危機歸咎於中方沒有向市場經濟轉型,並宣稱將在外資審查、出口管制、政府採購、補貼等領域採取更嚴格措施。
簡言之,隨着中歐實力對比出現變化,歐方的對華戰略焦慮開始體現在對華交往的各個領域。“人權”成為歐方刷存在感的“抓手”。歐方一向以“人權鼻祖”自居。只是,僅憑少數別有用心的反華勢力炮製的謊言,歐方就作出制裁的決定,令人不得不懷疑:這是在舉牌站隊、遞“投名狀”嗎?
畢竟,中國有關新疆的數字和事實清晰明白。公道自在人心。剛剛閉幕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次會議上,80多個國家以共同或單獨發言形式聲援和支持中國在新疆問題上的正當立場。中國也早已多次邀請歐盟及其成員國代表訪疆。但是,歐盟不僅一拖再拖,還屢屢提出不合理要求,甚至要求會見因從事分裂國家活動被依法判刑的罪犯。這樣的態度與專挖“黑料”、罔顧事實的某些不良西方媒體如出一轍。
針對如此政治操弄,中國的回擊鏗鏘有力。3月22日,中國外交部宣佈,對歐方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歐方必須搞清楚,中國不會忍氣吞聲,中國維護自身正當利益的決心和意志是堅定的。歐方不能指望一方面講合作、一方面搞制裁,損害中國的利益,這沒有道理,也根本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