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哪兒過年,親情都會一線牽

春節將至,在疫情防控和倡議“就地過年”背景下,網上買年貨、快遞送祝福成為傳統拜年方式的有益補充,賦予了“年”新的內涵和味道,正在成為一種新年俗。

新春佳節日益臨近,在外奔波的人都想返鄉與家人團聚,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傳統年俗文化的一部分。但出於疫情防控的考慮,今年註定不同於以往。1月28日、29日和30日,春運前三天,全國鐵路發送旅客分別為308萬、283萬和296萬人次,僅為去年同期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春運前三天全國鐵路客流同比下降七成以上。鐵路部門的這組數據顯示,多數人已經接受了“就地過年”的倡議,用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

不過,雖然火車站的人流減少了,但年貨的流動以及數據的流動,卻在不斷激增,呈現出另外一番熱火朝天的春運場景。受疫情影響,居民出行受限,很多人選擇在線寄送年貨。一邊是老人往城市寄家鄉的年貨,各種家鄉土特產送去的不僅是家鄉的味道,同時還有親人的關懷;另一邊是年輕人往老家寄城市的年貨,伴隨着各種新潮時尚的吃穿用品,送回家鄉的還有一顆赤子之心。

由於春節伴隨着很多儀式,因此不可避免會被作為一種儀式文化來看待。不過,社會總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千百年來,春節的外在形式也在經歷着不停變化,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永遠停留於過往的種種細節之中。隨着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一些舊的年俗正在慢慢淡出,而一些新的年俗正在不斷出現,譬如,有些地方的紅包已經從紙質變成線上,更多地方已經不再燃放煙花爆竹。出於防疫需要,今年的春節或許更需要一些新氣象與新年俗。春節文化源遠流長,不在於有多少儀式化的表達,而在於構建了強大的精神家園,也只有依附於這樣的精神內核,外在形式才會更加豐富而有意義。

春節不僅是物質上的節日,更是精神上的慶典,無論在哪兒過年,親情永遠都是年俗文化真正的內核。即使暫時無法團聚,親人的心也永遠在一起。希望每個老年人都勇於接受新變化,樂於擁抱新生活,衷心祝福每個人春節好!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62 字。

轉載請註明: 無論在哪兒過年,親情都會一線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