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張英豪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人民羣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當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我國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發病例不斷出現。提倡春節假期非必要不流動,有利於減少疫情傳播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通知》的出台,既有科學的倡議,又有合理的安排,無疑為糾結徘徊的在外遊子吃下一顆“定心丸”。各地必須抓實抓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以“暖心之舉”讓遊子身在異鄉不孤單、不寂寞、不空虛,真正在異地感受到濃濃的“家鄉味”,度過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對於在外奔波奮鬥的遊子而言,家是永遠的牽掛,家鄉的山山水水、父老鄉親始終在心底魂牽夢縈。“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寓意團圓祥和、幸福美滿,不論貧窮還是富貴、閒適還是繁忙,回家過年始終是每一位中國人永恆不變的主題。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説“春節是中國人骨子裏的情結,但是今年春節,卻有千千萬萬人選擇留下,為防疫犧牲團圓,每個人都了不起!”時至今日,國外疫情持續蔓延,國內疫情形勢嚴峻,面對“返鄉”與“留守”、“團聚”與“平安”的兩難決策,多地發出“非必要不出行”“非必要不返鄉”的深情倡議,“就地過年”已成為對自己負責、對親人負責、對家鄉負責、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最理性選擇。
平安才是最好的團圓,把人員流動降到最低,才能把病毒擴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已一年有餘,在這場疫情防控的全民之戰、攻堅之戰、持久之戰中,千千萬萬普通人用不懼生死、逆行戰“疫”的實際行動創造了全球戰疫的中國奇蹟。春節闔家團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團圓、親情、友情固然重要,但親朋好友的健康與安全更重要。因此,疫情高風險地區的羣眾要堅持就地過年,堅決防止因人員流動導致的疫情傳播擴散;中風險地區的羣眾要儘可能地選擇就地過年,特殊情況需要出行的,務必履行登記報備手續;低風險地區的羣眾要堅持非必要不出行。除此之外,國家公職人員、黨員幹部要當好“就地過年”的倡導者,帶頭就地過年。
服務才是最好的倡議,把服務保障做到最好,才能把就地過年的參與度提到最高。就地過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檢驗着地方執政為民的智慧、考驗着幹部為民服務的擔當。“此心安處是吾家”,就地過年的關鍵就是要讓就地過年者感受到異鄉濃濃的“人情味”,真正過得安心、舒心、稱心。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做好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強就地過年羣眾生活保障,確保生活必需品與精神娛樂活動不斷檔、不脱銷;做好就地過年羣眾管理服務,充分發揮社區“兩委”等基層組織基礎作用,完善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及時回應和滿足就地過年羣眾需求;確保羣眾出行方便有序和貨運物流暢通,最大程度滿足就地過年羣眾的購物、休閒、娛樂等出行需求;保障就地過年羣眾工資休假等合法權益,引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產、錯峯放假或調休,以崗留工、以薪留工,鼓勵企業發放“留崗紅包”“過年禮包”,真正以“暖心服務”讓每個為大局付出的人收到新春的祝福、享受春節的福利。
千招萬招,不落實就是虛招;千條萬條,不落實就是白條。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答好就地過年民生答卷,各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通知》要求為遵循,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政策措施的精準性和人文關懷,方能確保廣大人民羣眾安心安全過好平安健康、幸福温馨的牛年春節。(張英豪)
來源:荔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