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拜登盯上“一帶一路”,但外媒和網友的反應卻是……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綜合

拜登政府上台已經兩個多月,儘管還沒有發佈完整的對華政策路線圖,但外界觀察,其基調和思路已經日漸清晰,那就是與中國在廣泛領域進行競爭,同時兼顧必要的合作。最近,他的一項提議就體現了這種思路。

上週五,拜登在跟英國首相約翰遜通話時建議,西方國家應制訂一項基礎設施計劃,以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他説:“我認為,從本質上説,我們應該採取類似的行動,幫助世界各地需要幫助的地區。”

可見,“一帶一路”倡議已經讓美國感到“壓力”,以至於不能再無視它。這一點,從美國前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和美國前海軍參謀長加里·拉夫黑德最近合寫的一篇文章就可以看出。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老調重彈,繼續炒作“債務陷阱”等觀點,妄指中國利用經濟實力影響夥伴國的政治決定。文章還呼籲“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向中國施壓,讓美國能夠帶頭為所有發展中國家提供可持續的基礎設施”。

但無論文章如何抹黑,仍然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了美國精英階層的真實想法:“‘一帶一路’倡議填補了美國留下的空白,可能會使競爭環境向不利於美國公司的方向傾斜。要想維護美國的重大利益,就要採取一種能迫使中國改變其做法的戰略,提供一種可替代的有效方案。”

顯然,無論口頭上喊得如何冠冕堂皇,維護美國利益——具體説是維護美國霸權與地緣政治優勢——恐怕才是真正目的。

還有人質疑美國的基建能力:“這真是好笑,你能想象他們的‘一帶一路’版本:資金不足的劣質公路,19世紀的鐵路系統而不是子彈頭列車。也許還有銅線互聯網而不是光纖。”“美國不能照顧自己的病人,拒絕支付體面的生活工資,入獄的人比其他任何人都多,基礎設施正在瓦解,他們還想與中國競爭……”

更有人直接戳破美國的謊言:“美國和英國缺乏建造所需的技能。他們只知道要摧毀。”“(美國)只知道投下炸彈,實施制裁,破壞國家穩定,最重要的是出售武器。”

美國網友的犀利嘲諷或許存在非理性因素,那國際媒體和學者的看法如何?對於拜登的提議,路透社的報道認為,儘管華盛頓表達了所謂關切之情,並尋求鼓勵私營部門投資海外項目以對抗“一帶一路”,但截至目前,華盛頓未能説服各國相信,它能夠提供一個所謂“替代性”選擇。

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學者尤里·羅古廖夫認為,美國“正竭力把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加拿大和英國拉進統一的聯盟”,但它“未必能夠建成能真正與中國競爭的構架”,因此“美國現在努力已經晚了。”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高級研究員瓦西里·卡申也有類似觀點。他認為,拜登政府在制訂“解決中國問題”的通盤戰略時,會嘗試把立足點放在美國擁有優勢上的領域。他認為:“鑑於美國國內早已出現去工業化趨勢,它的工業基礎相對較弱。如果美國在中國的優勢領域與之開展鬥爭,很快就會輸掉。”

西班牙《起義報》的文章很有代表性。文章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開放且不斷髮展的實踐綜合,這種與其他國家互相接近和共同建設的一體化進程,不能用國際關係中傳統的現實主義或地緣政治觀點來理解。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體系將中國視為威脅,使得越來越多的猜疑和不滿矇蔽了他們的雙眼。

正如文章所言,只有摘下地緣政治的有色眼鏡才能看清本質。最近發生的一件大事或許就能説明“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性:近日,一艘巨型貨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造成全球貨物運輸受阻,同一時間,中國國內一些國際物流服務平台收到關於中歐班列的諮詢,較之前多了一倍。儘管中歐班列運量尚無法與國際海運相比,但“堵船”事件給全球貿易提了個醒,不能過分依賴海運,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要推動類似中歐班列等陸上物流體系建設。

資料圖:2020年4月3日,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首發專列在重慶團結村站等待發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一帶一路”倡議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一些歐洲國家也公開表示感興趣。意大利更是與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在文件中確認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那麼,美國想要另起爐灶會有什麼不同嗎?就像一位網友所説:美國在競爭中想要一個單獨的計劃是令人反感的,如果最終的計劃是合作,那這麼做就沒有意義,他們應該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而不是譴責它。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