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開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潮流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評論員 鮑南
在第33屆夏季奧運會迎來倒計時兩週年之際,東道主巴黎公佈了奧運會和殘奧會法語版口號“OUVRONS GRAND LES JEUX”,中文可譯為“奧運更開放”。巴黎奧組委希望這句響亮的口號能夠成為一種力量,打開人們的心靈與思想,停止將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視為障礙,所有人都能參與到奧運會中去。
奧運口號,承載着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寄託着對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思考。1996年亞特蘭大叫響“世紀慶典”,為現代奧運會的百年華誕增添華麗註腳;2004年愛琴海畔吟誦“歡迎回家”,與奧林匹克運動重回誕生之地遙相呼應;2008年“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閃耀神州,見證了一個古老民族融入世界的堅定步履。2022年,在人類最期盼曙光、最呼喚團結的時刻,“雙奧之城”北京為變局中的世界注入“一起向未來”的力量。眼下,巴黎奧組委提出“更開放”,既是一封奧運盛會的邀請函,也表達了對全世界同心同行的期待。
環球同此涼熱。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類生活彼此關聯之緊密前所未有,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需要攜手共進。然而變局之下,“逆全球化”暗流洶湧,有國家或出於對自身霸權的執迷,或將一國私利乃至小團體私利凌駕於全球利益、人類命運之上,在世界大搞板塊化、集團化,試圖剝奪其他國家從全球化中獲得發展的機會。國際交流“毀約”“退羣”,經濟貿易“加税”“脱鈎”,輿論宣傳“潑髒”“甩鍋”,疫情防控“躺平”“擺爛”……如是種種,製造着割裂與封閉,也令世界頻頻陷入內耗之中。身處歷史的十字路口,世界共通的體育語言喊出了“更開放”,代表的正是人類對合作共贏、開放包容的呼聲。
奧林匹克運動曾消失過1500年,直至百餘年前才得以復興,並一步步發展為全球性的體壇盛會、文化盛宴。究其根本,就在於現代奧林匹克文化所藴含的包容性和超越性,契合了人類社會對美好未來的共識,有效對沖着國際秩序中的信任危機和分歧衝突。面對納粹主義的威脅,盧茲·朗與歐文斯跨國攜手回擊“種族優劣論”;面對愈演愈烈的難民危機,史上首個難民代表團亮相里約,向世界傳遞希望、注入信心;面對疫情陰霾以及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國際奧委會將“更團結”寫入奧林匹克格言,道出了體育的使命就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個多世紀來,奧運會既從一個個側面記錄了人類文明拾級而上的進程,又化身為一個個起點指引人類社會前進的方向。俯仰百年,我們有理由相信“奧運更開放”的口號也將成為路標,深深紮根在歷史演進的脈絡之中。
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期盼在新的奧運週期中,能夠有更多人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推動人類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