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曾飈:如何看待英國爆發反防疫遊行?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綜合

當地時間8月29日,1萬多名抗議者聚集在英國倫敦特拉法加廣場,呼籲“拒絕再次封鎖,拒絕接種疫苗”以及“拒絕政府的謊言”。他們認為新冠疫情是一場騙局。就在同一天,歐洲多國都爆發了反防疫措施遊行抗議:在德國柏林,約2萬名示威者聚集街頭,對政府的疫情封鎖措施提出抗議,柏林警方逮捕約200人。

在歐洲疫情反覆的緊要關頭,政府收緊防疫措施,為何反而會觸發反防疫遊行?該如何理解歐洲民眾“若為自由顧,健康皆可拋”的思維方式?政府會隨之改變防疫措施嗎?為此,直新聞專訪了英國時評人曾飈博士。

深圳衞視&直新聞記者羅代姣:您在英國旅居多年,您怎樣理解他們的抗議呢?

英國時評人 曾飈:我可能從言論自由角度去看他們這種抗議,這對於社會來講是很重要的一種聲音。新冠病毒是否存在,這個在科學上無可爭議。但是,社會如何應對這個疫病,卻是除了“把病治好”這個目標之外,有更多值得思考的角度。比如,英國作為一個傳統上“大市場,小政府”的社會,此次抗疫,政府出台大量救助計劃,絕大多數民眾幾乎自覺地向政府尋求幫助,這個行為的結果,有可能是放棄自己潛在的權利,這個對於一個自由主義傳統深厚的社會,是一個深刻的警醒。這些抗議的基礎可能是缺乏科學依據,甚至是反科學的,但是這種抗議行為,可以理解,甚至是可以包容的。

深圳衞視&直新聞記者羅代姣:您分析英國政府會怎麼應對民眾的反防疫措施遊行?能抵抗住壓力,繼續實行防疫措施嗎?

英國時評人 曾飈:目前英國反防疫措施的抗議並不強,英國民眾還是比較理性,防疫是一個核心的觀念,但是對於防疫的背景下,防止病毒蔓延和如何恢復正常社會政經生活,卻有不同意見,這個分歧在執政的保守黨內部也是很大。

有一點是共識:封鎖禁足不可持續,否則英國經濟會崩潰。有一點可能在中西方(英國為例)抗疫上很不同的:英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強制民眾戴上口罩,或者強制父母送孩子去學校。蘇格蘭政府、威爾士政府可能可以反對和抵制中央政府的規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和民眾在這場抗疫中,是一個通過媒體、遊行、網絡等手段,互相對話和博弈的過程。比如英國政府8月份推出的eat out,幫助餐飲業自救的計劃,在疫病傳播上肯定是有風險的,但是民眾和餐飲業受益,支持者甚眾。

試想一下,在英國至今每日感染人數過千,還有這樣導致集聚的政策出台並受歡迎,這並非説英國人無知,而是現實太複雜,一些對疫情的雷霆手段在英國很難行得通。

深圳衞視&直新聞記者羅代姣:有網友説想全世界回到疫情暴發前的生活是很難的。未來世界應該怎麼應對?

英國時評人 曾飈:中國抗疫成功,應該説是一個階段性成果。抗疫的戰鬥遠未結束。另外,中國成功之路不一定是唯一模式。比如大規模的禁足,在中國也許可行,在發達的西方國家在財政上也可以有一定支持予以推行,但是在絕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比如印度,很多家庭是靠零工,按天收入,禁足令可能會餓死人的。

言論僅代表時評人曾飈個人觀點。

【編後語】

世衞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今年5月2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例行線上記者會上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政府和民眾都渴望“復工復產”,世衞組織歐洲區域已有48個國家正在調整和放開其公共衞生和社會管制措施。但克盧格提醒説:“如果新冠病毒傳播沒有得到控制,任何經濟重啓都是空談。”各國政府在制定“復工復產”相關舉措和重振經濟計劃時應考慮全民“健康福祉”。

【來源:直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