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區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項目。“千年大計”,正是從“千年秀林”開始,努力接續展開藍綠交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
雄安新區設立四年多來,已累計植樹2000萬餘株,造林40多萬畝。從浩瀚的塞罕壩來到雄安新區,在“未來之城”種樹有啥不一樣?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高級業務主管黃雪晨見證了“千年秀林”從無到有的歷程。
黃雪晨是滄州人,從河北農業大學林學專業畢業後,一心想把所學知識投入到林業建設方面的他一路北上,成為鼎鼎大名的塞罕壩機械林場的一員。
“那時候塞罕壩其實還不是特別有名。”黃雪晨坦言,剛到塞罕壩,自己腦子裏想的都是怎樣儘快熟悉工作、積累經驗,“隨着工作的開展,我對林場輝煌的歷史才慢慢熟悉起來。”
2017年4月,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傳來。聽説雄安要率先開展造林工,選拔林業工作者參與新區建設,黃雪晨心潮澎湃。他主動遞交了申請,想把自己在塞罕壩積累的經驗投入到雄安新區“千年秀林”的建設當中。
“雄安新區是先植綠、後建城。‘千年秀林’的建設可以説最好地詮釋了雄安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由於有了塞罕壩的經驗,2018年2月,一到雄安新區,黃雪晨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對“千年秀林”建設的前景,他也感到信心十足。
雄安新區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氣候相對温和,雨量適中,區內的白洋淀有瀑河、唐河、漕河等九條河流注入。黃雪晨告訴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進行植樹造林,雄安新區可以説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良條件。
不過,雖然環境得天獨厚,對每一個建設者來説,“千年秀林”的締造無疑都是前所未見的龐大工程。
“為什麼叫‘千年秀林’?不是説每一棵樹都能活一千年,而是指這片林子經過人力的適當干預,能一直陪伴雄安新區成長,在每個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千年秀林’和‘千年大計’是共生的關係。”黃雪晨説。
“千年秀林”已種植200多個樹種的樹木2000萬餘株,造林面積40多萬畝。黃雪晨透露,如此大的工程量,河北省內及周邊省份的苗源是無法滿足需求的。他和同事以及施工方想方設法尋找苗源,如今“千年秀林”的苗源來自黃河以北幾乎所有省份,堪稱一座中國北方苗木的“博物館”。
與塞罕壩令人震撼的浩瀚林海不同,漫步“千年秀林”之中,映入眼簾的主要是樹型相對較小的樹木。黃雪晨介紹,小樹可塑性更強,在雄安新區發展過程中,種下的樹木可能會根據需要進行移植,進行“優化組合”。“可以肯定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千年秀林’的樹會越長越大,景色會越來越美,營造出的生態環境會越來越好。三季有花,四季有綠,豐富的樹種也會帶來豐富的色彩。”
在雄安新區,和“千年秀林”的眾多施工隊伍反覆進行溝通,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許多工人都沒有植樹造林的專業經驗,為了讓“千年秀林”的質量有所保障,黃雪晨不厭其煩、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工人,讓他們可以用最科學的手段建設“千年秀林”。
“千年秀林”目前已種植200多個樹種,黃雪晨告訴記者,如此豐富的樹種對“千年秀林”來説有利有弊。從“千年秀林”的定位出發,多樣化的樹種更有助於打造近自然林。“比如像南美洲亞馬孫雨林那樣天然的森林,裏面的樹種還要多得多。”
黃雪晨説,樹種豐富還有助於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樣性,同時也能更好地抵禦病蟲害。但在森林季節性自然稀疏過程中,樹種繁雜容易使林地髒亂,這就需要更有效的人工干預來應對。“人工干預是‘千年秀林’建設的重要因素。‘千年秀林’是近自然林,人工干預會讓它比天然林更潔淨、健康。”
一轉眼,紮根雄安已經三年多。黃雪晨坦言,“千年秀林”的建設任務已經讓他和雄安新區緊緊聯繫在了一起。為了“千年大計”美好的前景,他還將全力以赴種好每一棵樹,把林業人的執着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白波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 邰紹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