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回村前後“畫風”對比差距大,網友:這就是傳説中的入鄉隨俗

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下長大的。但是有的時候,父母忙於工作或者其他事情,無法把孩子照顧好。於是爸爸媽媽們就會把孩子交給家裏面的老人來帶。

而老人帶孩子和年輕人帶孩子還有挺多方面的不同。年輕父母會更加註重孩子的形象,把孩子打扮的時尚。而老人們更加在意的是孩子健康舒服,對於外表倒是不太在意。

萌娃回村前後“畫風”對比差距大,網友:這就是傳説中的入鄉隨俗

微博上有一條視頻,將回村前父母帶的孩子和回村後老人帶的孩子做了一個對比,真是太真實了。視頻中,回村前的小姑娘白白淨淨,留着齊劉海,頭髮柔順服帖的乖乖呆在頭頂。再配上孩子烏溜溜的大眼睛,那叫一個萌啊!有時媽媽還會給孩子在頭頂紮上幾個小揪揪,非常可愛。

可是孩子要回到村裏,由家裏的老人們照顧一段時間。於是爸爸媽媽就帶着小姑娘啓程回村了。回村第一天,孩子一如既往的可愛。頭上還彆着一朵鮮豔的油菜花,寶貝還是那麼美啊!可是一段時間後,寶寶的畫風日益不同起來。

到最後,孩子已經被曬黑了一大圈,頭髮雖然還是齊劉海,但是頭頂的頭髮都炸起來了。這可和回村前那個精緻的小姑娘判若兩人啊!不過照孩子曬黑的程度來看,她在這裏沒少瘋跑着玩,一定很開心吧!

萌娃回村前後“畫風”對比差距大,網友:這就是傳説中的入鄉隨俗

網友們在微博下留言説:“孩子的形象逐漸純樸了起來。”、“這是不是就是傳説中的入鄉隨俗?”、“去農村的缺點是皮糙肉厚,優點是皮糙肉厚。在農村出去見太陽的時間是城裏的至少五倍。”、“這就是媽媽帶和奶奶帶。”

從照片上就可以看出,父母帶孩子和老人帶孩子,不一樣的地方還是挺多的。那麼這些差別具體都有哪些方面呢?

⑴生活自理能力

老一輩人帶孫子孫女,很容易出現“隔輩親”的情況。從而過分溺愛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事務都包辦好。這樣孩子缺少了自己動手,自己鍛鍊的機會,生活自理能力就會跟不上。

到了幼兒園裏,沒有老人把事事都幫忙,孩子會很不適應。而且老一輩的觀念和年輕人有許多不一樣。由於時代和經歷的緣故,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吃飽穿暖,好好唸書”的階段。但是年輕父母們更希望孩子可以多學到一些知識和技能,從而全面發展。

萌娃回村前後“畫風”對比差距大,網友:這就是傳説中的入鄉隨俗

⑵交際能力

很多父母們雖然非常忙,但是孩子還是要在城市裏唸書。所以老人們也來到了城市裏照顧孩子。但是城裏不能讓習慣了鄉村的老人們溜溜彎,聊聊閒。城裏陌生,又沒有相熟的人,他們可能都喜歡窩在家裏,不願意帶孩子下樓去玩。

這樣孩子總是呆在家裏,沒有時間出去玩,交際能力就不能得到鍛鍊和發展。而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這種習慣和性格,就算去了學校,也會不善於和同學們交往。

⑶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是需要靠鍛鍊來提升的。而如果是老人帶孩子,一方面是老人腿腳不好,不能經常陪着孩子去外面玩或者鍛鍊。另一方面,老人們帶孩子總是非常小心翼翼,生怕孩子有一點磕着碰着。就算是不小心摔了一跤也會特別心疼。

於是孩子可能就會被拘着,不能出去自己自由的玩耍。而父母們則是會比較看得開,雖説不希望孩子受傷,但是也不會就這樣小心翼翼。

萌娃回村前後“畫風”對比差距大,網友:這就是傳説中的入鄉隨俗

⑷規則和禮貌意識

老人們隔輩親,看着孫子孫女就是自己的眼珠子一樣,非常疼愛。但是這樣過度的嬌寵,會讓孩子接受不了挫折,也受不了別人不順着他來。從而形成一種比較自我霸道的性格。在這種性格下,孩子的規則意識和禮貌意識自然就會有點薄弱。

這一方面是教育方式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是教育意識的不同。畢竟老人們可能對於現在的一些新興事物和規則不太瞭解,那麼自然也就談不上教會孩子了。

雖然把孩子交給家裏的老人來帶,可以讓父母省下許多事,去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的參與的,並不是有吃有喝就足夠了。父母的作用和地位是誰也不能替代的。所以就算家長再忙,必須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也請家長們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教導孩子一些東西。這樣孩子的成長過程會更完美,而家長也不會在許多年後留下“缺席孩子成長”的遺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6 字。

轉載請註明: 萌娃回村前後“畫風”對比差距大,網友:這就是傳説中的入鄉隨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