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了兩個月時間。動盪的烏克蘭局勢,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對俄製裁,不僅給相關國家,也給全球經貿、糧食、能源、金融、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巨大沖擊。而就在這危機重重的時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並不想讓局勢降温,反而不斷遞刀拱火。種種行徑,讓人不得不思考:俄烏衝突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麼,誰才是衝突的真正贏家和幕後黑手?
俄烏衝突已經持續超過兩個月,戰場形勢撲朔迷離,而戰火無疑已經給兩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戰場之外,危機在全球不斷蔓延。由於俄羅斯在全球能源市場地位舉足輕重,俄烏兩國又都是農產品出口大國,軍事衝突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發起的對俄製裁,給全球能源、糧食的供給造成了巨大沖擊。一路高漲的能源和食品價格,已經讓多國的普通民眾感受到了重重壓力。
談判是緩和緊張局勢最有效的途徑,自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和烏克蘭先後進行了多輪和談,然而談判並不僅僅取決於俄烏雙方,作為冷戰結束後最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以美國為代表的第三方勢力扮演着微妙的角色。
外交學院副院長 王帆:俄烏衝突也好,俄烏談判也好,實際上我們看到有很深的第三方背景,包括美國主導的北約在裏頭所發揮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當地時間3月29日,第五輪俄烏談判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經過此輪談判,俄烏雙方雖然對於“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的未來”仍存在分歧。卻在許多關鍵問題上“接近達成一致”。俄烏衝突爆發一個多月之後,這樣難得的轉機無疑為和平解決危機帶來了一絲曙光。
外交學院副院長 王帆:比如説烏克蘭不入北約的問題,比如説非軍事化的問題,比如説中立化的問題,討論到了烏克蘭未來地區安全保障機制的問題,這些問題實際上對於烏克蘭問題的解決,都觸及了一個實質,是有利於這個問題向着和平方向去解決的。
第五輪談判結束後,俄方當即承諾將大幅減少基輔和切爾尼戈夫方向的軍事行動,烏方提出在國際安全保障下確立中立地位。然而就在俄烏局勢出現積極變化之時,美國卻出來大潑冷水。
白宮通訊聯絡辦公室主任 貝丁菲爾德:我們應該對地面戰場上的形勢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被俄方的聲明愚弄。我們認為,俄軍從基輔撤離的行動是重新部署,而不是撤軍,要警惕接下來俄軍針對烏克蘭其他地區的大規模進攻。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我沒有看到任何跡象預示着局勢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俄羅斯展現任何嚴肅認真的態度。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俄羅斯強調的是將從基輔周邊來進行軍事上的收縮,試圖為未來的談判進程營造更好的氛圍,但是俄羅斯話音剛落的時候,美國和美國的盟友馬上就跳出來,指出俄羅斯並不是要為談判營造氛圍,而是在進行軍事上的調動。
值得注意的是,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雙方每一次談判前後都會引來美國的攪局,除了對談判本身大潑冷水,美國還聯合其歐洲盟友加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更藉機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美國官員披露,自俄烏衝突2月24日升級以來,美國向烏克蘭已經提供或者承諾提供的軍援總額超過30億美元。在美國的鼓動下,一些北約盟國也夜以繼日將武器運往烏克蘭,武器種類甚至不再區分防禦性和進攻性武器。五角大樓還公開承認,美方早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就在美國培訓烏方軍事人員。
美國和部分北約盟友的一系列行徑,無疑是在對本就緊張的俄烏局勢火上澆油,也充分暴露出它們的真實意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為什麼美國不斷在談判的過程當中煽風點火,不管是在輿論信息方面,還是在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方面,其實美國的目標非常清楚,如果當前的衝突進一步延續的話,首先要把烏克蘭保持在衝突的前沿,讓烏克蘭對俄羅斯方面在軍事上產生更多的消耗,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外交學院副院長 王帆:美國等國還不希望這次俄烏衝突現在就結束,它的目的是要不斷削弱俄羅斯,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所以我們看到整個過程中制裁以及軍事援助,甚至更多的現在所進行的重武器、進攻性武器的援助,都使得這個衝突在不斷火上澆油,變得更加難以判斷,更充滿了不確定性。
把烏克蘭推向衝突最前沿,不斷提供軍事援助,聯合北約盟友啓動多輪對俄製裁,全都是為了消耗和孤立俄羅斯,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利用烏克蘭局勢公然打壓俄羅斯的戰略意圖昭然若揭。
遠離衝突前線的美國,通過不斷地煽風點火、火上澆油,收割着這場危機帶來的紅利。
因為制裁俄羅斯,一些歐洲國家面臨天然氣緊缺所導致的能源危機,不得不轉而向美國高價購買天然氣。美國的軍火商們更是迎來一場“財富盛宴”。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王文:在危機過程中,不僅僅消耗掉了過去五年美國沒有對外戰爭的軍火庫存,推進了軍工複合體在股市資本市場的大盈利,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推動了美國軍費暴漲,從六千多億美元到七千多億美元,到明年的八千多億美元的暴漲,這一次俄烏背後美國是最大的贏家,是它享受衝突危機和戰爭紅利的又一次最好的例證。
在美國,軍工企業憑藉議員和高官支持,獲得軍方鉅額合同;議員則獲得軍工企業提供的競選資金,一些高官從政前或卸任後還在軍工巨頭擔任高管,既拿高薪又當説客。這正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軍事工業複合體”這個特殊且龐大的利益集團運轉的基本邏輯。今年2月,一些國會議員甚至就在俄烏衝突爆發前,精準買入了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兩大軍火商的股票,衝突爆發後股價應聲上漲,他們和這些軍工企業一起賺得盆滿缽滿。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軍工複合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利益集團,他們會利用世界上所發生的一系列態勢,包括髮生衝突乃至戰事,儘可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在擴大利益的過程當中,各方勢力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進而激發衝突來獲得更多牟利的空間,相互配合來左右美國的對外政策。
除了不斷收割戰爭紅利,美國還在利用北約伺機擴大戰略版圖。自1999年以來,北約一共進行了五輪東擴。去年6月,俄羅斯曾公佈了一份備忘錄。備忘錄顯示,199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與時任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會晤時曾承諾:“如果北約可以在德國保持駐軍,那麼北約將不會向東擴張,哪怕一英寸”。歐安組織前副主席維利·維默爾近日也證實了這一點。
西方信誓旦旦地向蘇聯承諾“北約不東擴”,然而,蘇聯解體後,北約就在事實上撕毀了當時與蘇聯的“君子協議”。在美國的主導下,北約自1999年之後,成員國從16個增加到30個,其東部邊界向前推進了1000多公里。
現階段,北約已經擁有30個成員國。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主導下的北約在冷戰結束後持續東擴,全然不顧俄羅斯的安全關切,最終把俄方“逼到牆角”。北約已經淪為美國對抗俄羅斯的工具,俄烏衝突正是俄美矛盾激化、俄方對美反擊的具體表現,而美國是這場衝突背後不折不扣的幕後黑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蘇曉暉:美國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美國是這一次衝突的始作俑者,是幕後黑手,是煽風點火者,美國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為了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不惜犧牲國際社會的總體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王文:只要是衝突持續下去,大西洋聯盟就不斷得以鞏固,而俄羅斯也因為烏克蘭而受到了牽制,換句話説一種以烏制俄、以俄壓歐的這種連環平衡的角色,就得到了很好的維持,那麼美國就坐收漁翁之利。
烏克蘭危機步步升級直至俄烏衝突爆發,美國既是始作俑者,又是推波助瀾者,更是利益收割者。美國長期奉行唯我獨尊的霸權政策,四處煽風點火、製造動亂。為維護霸權,美國不遺餘力拉幫結派搞對抗,一系列做法破壞國際秩序,威脅人類和平,美國霸權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動盪之源。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