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產劇又有離譜操作。
在剛播完的《歡樂頌3》中,有一段劇情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日,酒店客户經理朱喆(張佳寧飾)收到客户投訴,自己行李箱的鎖孔被膠水堵住。
事實卻是,這位客人性騷擾服務員未果,於是想要找點不痛快。
為了找到客人自己往行李箱注膠的證據,她請鄰居——科學家葉蓁蓁(江疏影飾)從實驗室趕來幫忙,假意開鎖實則拖延時間。
戴上護目鏡、口罩和專業手套,葉蓁蓁挨個拿出化學溶劑做試驗,假裝表演了一下酒店的開鎖流程。
最後,在兩位主角的努力下,順利將有劣跡行為的客人扭送警局。
我們可以看出,編劇想用這段劇情,達到三個目的:
1、展示兩位主角在職場上的辦事能力,立住人設;
2、為攜手共進、感人至深的友情線做鋪墊;
3、面對“性騷擾”堅決鬥爭的態度,讓兩位主角的人物性格增加了一層光環。
但我不得不説,意圖非常明顯,效果非常差勁。
首先,科學家放下手中事業,趕來做一場戲。
人設懸浮,可見一斑。
其次,浮誇的開鎖方式把所謂的“大客户”騙得團團轉,把主角團外的其他角色強行降智。
劇情不合邏輯,讓人忍不住吐槽。
最後,“性騷擾”這個深刻的社會話題,只是為了給主人公塑造人設而用。
強行蹭熱度,劇集沒有靈魂深度。
但這,不僅僅是《歡樂頌3》一部劇的問題,更是如今國產女性羣像劇共同面臨的一個困局。
播出後備受好評的《歡樂頌1》,到如今面目全非的《歡樂頌3》。
經典電視劇《粉紅女郎》為人津津樂道,去年翻拍之後播出的《愛的理想生活》被評為“2021最氣人電視劇”。
一前一後,屢次對比,國產女性羣像劇的質量一退再退。
如今的國產女性羣像劇淪落至此,到底差在哪裏了?
我們還能在這個時代,看到好的國產女性羣像劇嗎?
1、女性羣像劇的經典代表一直説到國產女性羣像劇,或許有人會問了:
是誰,開闢了國產女性羣像劇的先河?
2003年,改編自朱德庸漫畫《澀女郎》的電視劇《粉紅女郎》一經播出,風靡全國。
結婚狂、萬人迷、男人婆和哈妹,四個性格迥異、靈動鮮活的女孩兒,在同一個無家可歸的夜晚走到了一起。
外表平庸的方小萍已經過了適婚年齡,越來越恨嫁的她姻緣屢次告吹。再度經歷未婚夫落跑之後,她想結婚成“狂”。
美豔動人的萬玲在某商場任化妝品推銷員,她集男人的愛慕、女人的嫉妒於一身,被稱為“萬人迷”。
自信、風趣的萬人迷實際上與家人鬧掰,獨自背井離鄉希望在上海這個大城市找到理想生活。
外來打工妹何茹男留着齊耳短髮,行事果敢利落、愛恨分明,她對於工作的刻苦讓人望塵莫及。
這樣的她拒談感情,內心卻有一個為老家建一所小學的温柔願望。
年紀最小的哈妹正值青春,叛逆又單純。
她找不到自己未來的方向,卻盲目追求流行時尚。
《粉紅女郎》中的四個女孩,外貌、觀念、行事風格與人生追求相結合,各成一個完整、自洽的體系。
因此,這四個人物才能有各自的動人和讓觀眾印象深刻之處。
故事的開頭,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團亂麻。
她們追求婚姻的、愛情的、事業的、獨立的,通通不得其法。
隨着劇情的進行,我們能夠發現在表面的追求下,四個女孩最終想要弄清楚的,是“如何做一個自由的女人”。
雖然是一部改編自漫畫的無厘頭喜劇,這部劇對於當代女人生存現狀的描寫,卻不曾虛假。
而這種現實裏的“種種難堪”,我們從四個女孩兒的友情中找到了一處“避難所”。
四人的互相扶持,聊天中的嬉笑怒罵,劇情爆笑、金句頻出的同時給予觀眾慰藉。
《粉紅女郎》播出不久後,一部聚焦於“中女”婚戀問題的都市女性羣像劇播出,同樣大受歡迎。
由蔣雯麗、那英、羅海瓊、梁靜領銜主演的《好想好想談戀愛》,在如今看來陣容十分強大。
除了一眾女星,還有孫淳、廖凡、陳坤、鄭鈞等一眾實力男星的加盟,同時主題曲還由竇唯作曲。
四個30歲的女人——
書吧老闆譚艾琳優雅脱俗,電視台製作人李明朗爽朗火熱,電腦軟件設計師陶春天真乖巧,造型師毛納風情奔放。
這樣的人設和結構與經典美劇《慾望都市》“有謀而合”,導演絲毫不避諱的承認借鑑。
在劇情的表現力上,《好想好想談戀愛》無法比擬《慾望都市》的大膽超前。
但幾個都市女人的刻畫,仍舊讓觀眾念念不忘。
四個角色不同的性格衍生出不同的戀愛觀,讓這部劇從不同的角度解讀當代都市女性面臨的種種問題並嘗試給出不同的解答。
在這部劇中,最精彩的當屬台詞的運用。
劇中的台詞大膽且有深度,沉澱多年再看,不僅不過時還能再度引起觀眾的一波討論。
《粉紅女郎》和《好想好想談戀愛》這兩部劇風格不同、立意不同,但同樣作為女性羣像劇,它們劇集創作上的亮點擁有高度的相似性——
對於不同女性精準的刻畫,為女性友誼的正名,深挖社會上的女性問題痛點。
早年間的女性羣像劇產量少,但每一部都是質量上乘的佳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一轉眼,女性羣像劇再度出圈,就到了2016年。
2、女性羣像劇再度引起空前關注,質量卻一路下滑2016年,同住在歡樂頌小區22樓的五個來自不同家庭、性格迥異的女孩們,強勢進入人們的視野。
冷美人安迪特立獨行,在職場上大殺四方,情場上卻是一片白紙。
富二代曲筱綃古靈精怪,活得肆意灑脱,像一朵帶刺的玫瑰花。
“撈女”樊勝美精明幹練,出身貧寒努力向上,但被無底洞的家人拖得喘不過氣。
平凡姑娘邱瑩瑩莽撞糊塗,一切事物都處理不好,但雜草也有雜草的生存方式。
乖乖女關雎爾按部就班,她的生活用一個詞概括就是按部就班,但早已經暗暗生出叛逆的火苗。
五位女主人公的塑造生動鮮活,映射當今社會女性的現狀,總能讓觀眾在其中看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
幾位女主角的故事幾經起承轉合,將每位女性生活中隱藏的社會問題一一揭露,每播出一集都能引起觀眾的熱烈討論。
而在《歡樂頌1》中,我們在欣賞不同的女性故事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女性力量的凝結。
在女性之間,不只有“競爭”、“攀比”,還有憐惜、欣賞與扶持。
而這種扶持,不僅僅是動用財力、物力的幫助,是不同人格之間的溝通共振和相互取暖。
《歡樂頌1》之後,其他受到好評的國產女性羣像劇中,紛紛做到了這一點。
《愛很美味》中,這種扶持是同仇敵愾對付“渣男”。
《我在他鄉挺好的》裏面,這種扶持是堅決要找出共同在異鄉拼搏的好友莫名死亡的原因。
這再一次證明了,生動真實的人物故事和讓人共鳴的情感思考,才是女性羣像劇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而反觀其他幾部女性羣像劇,網友們的吐槽説明了一切——
既然有了不少成功的例子,為什麼大多數的女性羣像劇,還是讓自己走上下坡路?
3、如今的女性羣像劇,最尷尬一點就是“批量複製”
在這一領域,明明我們曾有過經典好劇,如《粉紅女郎》、《好想好想談戀愛》。
也有過近年來的爆款,《歡樂頌1》、《愛很美味》、《我在他鄉挺好的》、《三十而已》等等代表。
但如今的國產女性羣像劇,卻為什麼總是拍得那麼難看?
其實,“越拍越難看”的根本原因——
來自於更多數的製作方不用心打磨作品,將心機用在了對於爆款劇的“批量複製”。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如今女性羣像劇的黃金模板。
第一,劇變人物不變,人變人設不變。
主人公的人數大多在3~5位不等,一定要來自於相差甚大的家庭、身份、職業,還要有迥然不同的愛好、天差地別的性格。
美豔、活潑、冷漠、單純,一定要各備一位。
眾人相識的原因可以是一次出手相助,更多的是誤會,為了增加戲劇張力。
幾個女孩吃喝玩樂幾次,莫名其妙就情比金堅了,這時候她們的戀愛線可以展開了。
為什麼要先情比金堅,再展開戀愛線?
因為她們極有可能愛上同一個男人,一定要有友情在前,才能體現人物的痛苦糾結和倫理的苦苦掙扎。
最終,一頓撕頭髮之後,美美收穫閤家歡結局。
這樣的人設模板,在編劇們一抄再抄之後,像塊口香糖索然無味。
人設有,但人物性格生動嗎?
不生動。
生活有,但生活氣息濃厚嗎?
不濃厚。
感情有,但感情線感人嗎?
不感人。
女性、羣像都有,但是女性羣像劇嗎?有思想深度嗎?
我看沒有。
在現在空洞的人設下,“萬人迷”不再迷人,“結婚狂”只是想結婚,變成了電視劇中沒有靈魂的提線木偶。
第二,演技可以沒有,金句一定要有。
為什麼如今的女性羣像劇,可以這麼“放心大膽”照搬其他劇人設?
我相信,他們一定是自信滿滿,認為自己將全劇爆點都放在了台詞上。
從《粉紅女郎》開始,人們就十分鐘愛從女性羣像劇中獲得啓示,從台詞中聽到金句。
“萬人迷”那些帶着自信、刁蠻説出來的俏皮話,結合她美豔動人的外貌和玲瓏剔透的處世之道,讓人心服口服。
這樣一個角色説出來的“道理”,是有讓觀眾追隨的説服力的。
而如今的女性羣像劇,人物沒有站住腳跟,劇情沒有引起共鳴,就在用拙劣、生硬的演技亂塞金句。
金句們出現的場合尷尬、時機尷尬,因為言之無物所以生命力極短,被稱之為“只能用來上熱搜”。
就像網友説的,
“每一個台詞、情節都做成了生意,只為了引爆話題、吸引流量。”
更有甚者,直接在網絡流行語中選取“好詞好句”,充當台詞。
如果本應具有原創性質的大眾藝術,總是落於人羣后方,那還有什麼看頭呢?
正如《粉紅女郎》、《好想好想談戀愛》的大膽前衞,能讓觀眾一看再看。
而如今的編劇相較於彼時,彷彿也失去了應有的敏鋭性和深刻性。
第三,反映現實是空話,引起共鳴想太多。
提到如今的國產女性羣像劇,經常關聯到的一個詞,就是“懸浮”。
從人設開始,照搬曾經的國產女性羣像劇,就是一大敗筆。
隨着社會的發展,女性意識的崛起,女孩們再也不屑於被定義。
活潑、開朗、美豔等等單一的詞彙創作出的影視形象,已經不能讓現在的觀眾滿足和認可。
我們想要看到當代的、新鮮的,同時更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出現在熒幕上。
人設過時,已不能滿足現今觀眾的觀劇需求。
帶來的更嚴重的問題是,劇情老土。
看得出很多劇努力的想把時下流行的詞彙、生活方式嵌入劇情中,但憑藉生硬、突兀的手法,與劇情微弱的關聯讓觀眾大感不適。
話説回來,老土歸老土,但“懸浮”更是“難赦免的罪”。
我不得不,再次將文章開頭提到的《歡樂頌3》拎出來罰站。
《歡樂頌3》裏就有展現“生活氣息”的這麼一段——
因為房子通風不好、油煙機老化,主人公們在樓道里煮牛肉醬,插線板接了無數個到樓道。
這,真的是可以的嗎?
她們的後面,居然就有“低碳環保”的標誌誒。
這樣“抖機靈”的橋段,在影視劇中數不勝數,還被當作“真實”、“貼近生活”、“主人公聰明”的賣點。
我真的覺得不行。
關於國產女性羣像劇,説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我們要的不過就是生動、真實。
而改變這個現狀的第一步,就是需要編劇們“動腦”。
請他們沉下心來,細心描繪女性、貼合現實敍述、洞察社會人心,不要被一時的網絡熱點迷了心智。
女性羣像劇,講述了不同時代的一羣女性的生存現狀,它往往帶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在。
認真打磨,必定是能讓國產電視劇再上一個高度的好題材。
青石電影 | 雀雀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