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蘆”與“福祿”諧音,民間常用葫蘆來表示福祿。山東省聊城市東昌葫蘆以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廣泛的羣眾基礎,在中國葫蘆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枝葉繁茂、多果的藤蔓與多籽的葫蘆有“子孫萬代,繁茂吉祥”之意。對於葫蘆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葫蘆決定了它獨特的雕刻方式及所展示的寓意。葫蘆不僅是藝術品,還承載着葫蘆的民俗價值,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目前,山東省聊城東昌府區作為全國最大的葫蘆種植、加工基地,被文化部授予“中國葫蘆雕刻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東昌葫蘆”雕刻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且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技術輸出等環節的葫蘆產業鏈。
據史書記載,葫蘆產業作為東昌府區堂邑鎮傳統資源,其種植於漢,加工於宋,大盛於明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多因素的影響,東昌葫蘆這一藝術瑰寶曾幾近絕跡。
為傳播優秀非遺文化,經過舉辦葫蘆雕刻技藝公益課堂,建設東昌葫蘆雕刻傳習所,培養葫蘆雕刻傳承人,把以種植葫蘆為主的傳統農民培養成集種植、加工、經營於一體的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
葫蘆文創產品已成為東昌府區最具代表性、特色最為鮮明的文化產品。葫蘆工藝與剪紙、麪塑等相結合,打造出實用型、觀賞型的創意作品,獨特新穎,價值非凡,增加葫蘆藝術的感染力、創新力和影響力。
2007年以來,已連續14年成功舉辦了中國聊城(江北水城)葫蘆文化藝術節,在藝術節期間開展葫蘆工藝大賽、葫蘆產品展銷、葫蘆文化研討會。每到葫蘆豐收季,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都會不約而同,紛紛而至。(圖文:郭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