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遍地垃圾,路北乾乾淨淨?涵養文明當減少麻煩

近日,有市民向媒體反映,北京某公交站旁的草叢裏,散落着大量紙巾、果皮、飯盒、飲料瓶等垃圾。但北側路的公交站台,附近路面和綠化帶則乾淨許多。原因何在?記者走訪發現,其中一個原因是,北側設置了幾組垃圾桶箱,而南側卻沒有。

路南遍地垃圾,路北乾乾淨淨?涵養文明當減少麻煩

如何扔垃圾看似小事,卻也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關乎市民的健康生活。隨着垃圾分類的有序推進,北京市民對相關話題十分關注,參與熱情也在提高。不過反觀現實,依然存在問題,廚餘垃圾破袋髒手、投放區域蚊蠅滋生、分類在前混裝了事等等,槽點不少。就拿垃圾桶的設置來説,有的是本身投放得少,扔垃圾找不着地兒,有的則是因為垃圾分類工作開始後“撤桶並點”執行太僵化,反倒給大家扔垃圾添了堵。

培養文明新風,摒棄生活陋習,本身就是和慣性作鬥爭,大家多多少少會有不適應感乃至牴觸心理。如何儘量降低行動門檻,讓大家減少“麻煩感”很重要。譬如前文所述的公交站,南北兩側狀況迥異,正是因為不少人找不到垃圾桶,於是一扔了之。再具體到垃圾分類,桶蓋打開是不是腳踩,分類區域是否乾淨,硬件設施投放比例是否合理,甚至於桶面有沒有勤擦洗等等,客觀上都會影響居民的配合程度。

縱觀以上種種“梗阻”,疏通起來其實也不難,很多時候就在於細節做得是否到位。我們常説,垃圾分類是個系統工程,涉及生活習慣養成、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等諸多方面。但歸根到底,莫不是由“垃圾桶投放”等瑣細環節組成。“垃圾分類不能撤桶了之”“廚餘垃圾破袋不髒手”“打開桶蓋有拉環”……探查“髒亂差”區域,追究背後的原因,傾聽居民的吐槽。對實際使用體驗多一些關注,對服務細節多一些較真兒,不斷創造條件讓垃圾“好扔”,大家才越會“好好扔”。居民配合度提升了,事兒自然越做越順。

於細微處見功夫、見態度。多點發力、持之以恆,做好這件關鍵小事,城市生活將更健康、更文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62 字。

轉載請註明: 路南遍地垃圾,路北乾乾淨淨?涵養文明當減少麻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