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登上微博熱搜的沙縣小吃:背後推手竟然是……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綜合

01.不可小覷的小吃產業

一不留神,突然發現微博熱搜的顯著位置出現了這樣讓人流口水的話題!點進去一看,閲讀量已經超過3500萬。話題的主角是讓人意外又不意外的“沙縣小吃”。

意外,是這樣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吃”,居然能發展到遍佈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年營業額近500億元;不意外,僅從國內來看,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不到30年間,它已經悄無聲息地佔領了中國大小城市的街頭巷尾,以招牌式的產品、濃郁的地方特色、實惠的價格、樸素的用餐環境,被稱為“國民美食”。

大江南北,特色美食向來數不勝數,但是鮮有能形成產業者,更不要説走向全國甚至海外。絕大多數小吃的命運,是沉寂在遊子思鄉的味蕾裏、鮮活於遊客一時到訪的唇齒間。

為什麼獨獨是沙縣小吃,能闖出一條產業化的進階之路?是什麼力量在背後推動?細心的人可能已經注意到,絕大多數沙縣小吃,都共用着一個同款LOGO:被稱為“吃豆人”的視覺標識(有人解讀成“大嘴吃八方,還是這裏香”)。

然而,僅憑這個標識,似乎又無法將沙縣小吃看成像肯德基、麥當勞一樣統一運營的連鎖店——他們比大型連鎖鬆散,但又明顯比普通小吃店更趨同。以至於知乎上還有網友煞有介事地討論“沙縣小吃到底是一個什麼組織?”,演繹出若干搞笑版本。事實上,這掛着統一“沙縣小吃”招牌的店鋪背後,有着也許在全國都獨一無二的專業“推手”:以政府名義成立的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沙縣人口中的“小吃辦”。

02.做小吃,我們是認真的

不妨把時鐘撥回到上世紀90年代初。

彼時的沙縣,或者説彼時沙縣所屬的三明市,受限於“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環境及交通條件,經濟發展並不容易。有研究指出,當時的沙縣縣委、縣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尋求解決“三農”問題的對策。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向外突圍,成為一種潛在需求。

與此同時,改革開放的大幕已然拉開,地處東南沿海的廣東和福建成為開放的前沿,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吸引了大量勞動力的湧入,在加速城市發展的同時,新的巨大消費市場、尤其是適合中低收入人羣的消費市場呼之欲出。

這個時間點上,一個廣泛流傳的説法提供了某種契機:1992年,沙縣的“標會”倒了(在當地流行多年的民間集資出現壞賬,導致民間資金鍊斷裂),很多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普通沙縣百姓,不得不嘗試外出創業。而只需要木槌、鴛鴦鍋這兩種“武器”就可以開張的小吃,無疑成為門檻最低的“討生活”路徑。這些外出經營小吃的沙縣人沒想到的是:物美價廉的沙縣小吃,恰好填補了低消費空白,“一元進店、兩元吃飽”的小生意,一天竟能賺兩三百塊。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走出沙縣、加入進來,“沙縣小吃”就此開始了快速擴張。

(沙縣小吃-扁肉)

1994年,當地主管部門進行了第一次統計,當時僅在廈門和福州運營的沙縣小吃就有3000家,發展之迅速令人不敢相信。三年之後,主管部門進行了第二次摸底,該數字已經過萬。

有報道稱:1997年,時任沙縣縣委主要負責同志下鄉到夏茂鎮,“聽到滿街叮叮噹噹的砸鐵聲,發現鐵匠正日夜趕工用於煮餛飩、熬高湯的鴛鴦鍋”。

問明原因,敏感的當地政府從中得到靈感,同年即成立了縣長兼任組長的沙縣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小吃辦”,成立了沙縣小吃同業公會,把小吃當成產業來抓,還將每年的12月8日定為“沙縣小吃節”。

“小吃辦”的成立,結束了外出經營小吃的沙縣人單打獨鬥的局面,“沙縣小吃”也開始由民間自發創業的個體經營、逐漸演變成政府引導下有序發展的產業。

03.從產業孵化,到供給側改革

向產業化摸索的“沙縣小吃”,走對了至關重要的最初幾步:“填補低消費空白”的定位明確了“薄利多銷”的經營方式,半成品式加工和快餐式消費方式保證了翻枱率,不斷做大做強的實在成績則讓其贏得了“支柱型第三產業”“新經濟增長點”的評價,有利於得到更多政策扶持。

這背後,仍然是來自“小吃辦”的支撐和依靠。這種依靠並不是蜻蜓點水,也絕非紙上談兵。

比如:

1999年福州創建文明城市,數以千計的沙縣小吃麪臨被清退的危機。沙縣政府火速發動各鄉鎮黨員,給小吃業主講文件,“一定要達到標準,不達到就生存不了。”一夜之間,沙縣小吃的煤桶全部換成了液化氣,小黑板全部換成了招牌廣告。

又比如:

沙縣小吃在全國各地都設有聯絡處,1997年就來福州開店的姜承草印象深刻的是福州聯絡處的大地圖,上面密密麻麻標註了福州各處的沙縣小吃,“沒達到標準的店放一顆紅圖釘,達到標準的店放一顆綠圖釘。”

再比如:

因為廣東等地沙縣小吃店密度高,為避免惡性競爭,沙縣小吃同業公會要求,500米範圍內不能有兩家沙縣小吃。而同業公會本身只是行業協會,發揮的是類似於“孃家人”的作用,對各地沙縣小吃的發展主要是提供服務而非約束。2008年,沙縣小吃集團正式成立,開始實行總公司、子公司、終端店“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成為沙縣小吃產業轉向現代企業化管理的又一個里程碑。

統一形象標識、從業人員培訓、門店經營指導之外,沙縣小吃集團還打造了小吃產業園,用機械化生產線進行品控,用現代化物流實現中央廚房到單個門店的配送……最新數據顯示,“沙縣小吃餐飲連鎖供應鏈服務系統”目前已接入近2000家門店,可以實時獲取各地門店經營數據,利用大數據優化產業佈局、實現精細化管理。此外,查詢公開信息顯示:小吃集團公司旗下還控股了多家關聯公司,從餐飲到文化旅遊、商標品牌管理、食品科技等,產業鏈佈局已經延伸到上下游,也體現出更強大的互動和資本反哺能力。

在“沙縣小吃集團”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你還會看到:從黨政到電商,幾乎每週都有很多各行各業人士到訪沙縣小吃文化科技館、小吃民俗風情館。在一些更民間化的公眾號裏,還有很多方便全國各地經營者們“找店盤店”的專業服務信息。

這些內容加在一起,或許正是“沙縣小吃為什麼能與時俱進?”的答案。

在沙縣地區,“實説實幹,敢拼敢上”是常見的標語。這是沙縣人向外致富的精神寫照,也是沙縣小吃成功進階的底層密碼。

(原題為《登上微博熱搜的沙縣小吃:背後推手竟然是……》)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宋慧

來源:作者:微信公眾號“甜甜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