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兩枚原子彈的威力
《日本史》中描述了原子彈爆炸的場景,也許很多人都聽過,但絕不知道到底有多“壯觀”?
1945年8月6日,一架轟炸機朝日本廣島投下一枚原子彈,在距離地面1600英尺處爆炸,而核爆中心的温度竟超過了華氏7000度,周邊200公里範圍內一切都被燒燬,這股衝擊波以光速由中心點向外擴散,所有建築瞬間被夷為平地,到處都是核輻射。
廣島原子彈爆炸瞬間
整個城市上空温度劇增,木製房屋正在燃燒,人們受熱浪燒灼,就連內臟也燒得爆裂。隨後飄在上空的灰燼又形成放射性的“黑雨”回到地面。
據當時日本政府估計,死亡人數有13萬之多,即使存活下來的人無不遍體鱗傷,鮮有安全生還者。
8月8日,日本監聽員又聽到蘇聯的無線廣播,聲稱要對日宣戰。
8月9日,還沒緩過來的日本,有眼睜睜看着一枚原子彈落在了長崎,爆炸場面與廣島如出一轍,哀嚎遍野,當時統計死亡人數大致在6萬多。
之後的數日,日本高層幾乎一直在召開會議,高層一直在投降與不投降之間徘徊,然而日本天皇最終決定,讓軍方遵從自己的意願——投降。
裕仁天皇遭美軍司令質問
8月14日晚,天皇錄製了廣播內容,15日正午,日本市民聽到了這份投降詔書。
據《日本史》描述,這是日本歷史上,迄今為止,市民第一次聽到天皇對着他們講話,本應該是榮幸的,但似乎又高興不起來。
投降詔書播完之後,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次郎,他始終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在這之前,他還認為可以全力一戰。
只是這一切成為泡影,他回到家中,給當時的日本青年留下一封信,信中稱讚了“神風特攻隊”的精神,他也為自己沒有成功而道歉。
一番言辭之後,大西瀧次郎拿出自己佩刀,在自己的腹部切出了一個傳統的十字形自殺,就在自己倒地的那一刻,鮮血染紅了地板,他憑藉意志寫下一首遺詩:
清新明淨,月光閃耀,在可怕的風暴過後。
除了大西瀧次郎中將,就連陸軍大將阿南惟幾也採用了同樣的方式自殺。阿南惟幾的理由就兩點,一是沒完成任務;二是效忠天皇,既然大勢已去,那就武士道精神來一波。
這樣的死對於日本人,尤其是武士道來説,應該是最榮耀的。
在大西瀧次郎中將和阿南惟幾大將之後,很多士兵都採用了切腹自盡的方式來了解自己,尤其是正在海外作戰的士兵,他們實在難以想象,自己還在戰場上,怎麼就投降了?
這彷彿和劉阿斗投降一樣,他的士兵正竭力一戰,主公卻臣服於敵人,這着實難以接受。
這些日本士兵中,大多是年輕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完成天皇交給自己的任務,為表忠心,一個個切腹自盡。
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究竟有何意義?
這種“忠勇”的表現,在天皇眼裏是如何看待的?
説實話,在天皇眼裏,內心應該是毫無波瀾的。因為當麥克阿瑟一步步走向裕仁天皇身邊時,向對方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國家士兵和將軍沒完成任務都會切腹自盡,為什麼你沒有切腹自盡?”
站在麥克阿瑟旁邊的天皇,相比之下顯得十分矮小,表情略顯無奈,最終説到“無能為力”,可能真的是無能為力吧。
天皇對武士道的瞭解
對於日本裕仁天皇的回應,無論是從表情還是語言,都是極為高明的,為什麼這樣説?能説他不瞭解武士道精神嗎?
其實天皇是瞭解的,他的4字回答可能真的是過於無奈。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譴責天皇,一國之主,不切腹如何對得起那些自殺的軍人?
其實不然,切腹自盡只是武士道中最崇高的一種死法,和上學一樣,屬於必學的科目,對於這種精神,有的人甚至期盼自己哪一天是這樣死的,這就好比中國古代將軍推崇戰死沙場一樣。
《日本史》描述武士道們有着自己的準則,他們期望自己是英勇、意志堅強且武藝高超的劍客,忠於主君,隨時赴死。
但不是任何一個武士都是如此。
《平家物語》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名為熊谷次郎的武士曾對着一位騎手説“臨陣脱逃是不光彩的”!
這個騎手名叫平敦盛,隨後他轉過身,與熊谷次郎交戰,不敵被擒,正當熊谷次郎欲斬殺他時,發現他只是個十五六歲的孩子,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仿,不忍而放之。
然而此時卻來了50多名武士,熊谷次郎説“我本想放了你,只是這到處都是我們的武士,你已經逃不掉了,不如讓我殺了你,以後我也會為你祭祀祈禱。”
平敦盛:“取走我的首級吧,別浪費時間了!”
由此看來,不是所有武士都能戰死沙場、切腹自盡的,就拿武士平敦盛來説,他就選擇了逃跑。
其實武士道精神,推崇這種精神的往往是主君保護了他們,甚至是給予了更高的獎賞以及恩寵時,他們才會覺得這樣做事值得的。
更多時候,武士道只會選擇投靠買主,以此獲取私利,尤其是在戰場上改變立場。
就連宮本武藏也認為武士道應該是宣揚為成功而奮鬥,他譴責那些對死亡崇拜的人,他對武士道的核心理解——一個人不能擁抱死亡,相反,要作為完成任務的一個途徑,征服別人,獲取榮耀。
武士道從來都是要求對主君的絕對忠誠,甚至是無條件的,然而這在日本中世紀時,就已經走偏了。
那時候出現了很多武士在主君或者將軍被抓後,自己動手剖腹自殺的行為。
尤其是在17世紀中葉,自我犧牲蔚然成風,那些受到主君恩寵的武士,認為切腹自盡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把這種行為當成了忠誠的表現。
當然,他們還認為切腹之後,自己的家人也會受到豐厚的獎賞。
並不推崇切腹自盡
隨着切腹自殉的武士越來越多,對這種風俗的批評也隨之增多,山鹿素行就譴責了這樣的自私行為。
與此同時,幕府很多人也感嘆有才幹有能力的武士,這樣自殉其實不必要,因為這是對國家的損失,要知道一個國家要培養出一個極具才能之人是付出了諸多心血的。
而日本裕仁天皇,本就讀書甚廣,年輕時就出國訪問。對於這樣的切腹自盡的事情,他更多的是無奈、無力,他不知道怎樣去勸説,讓他不自盡會不會影響忠誠度?畢竟天皇在日本人心中還是神聖的。
只有讓這些武士自己體會,即使不自盡也不會譴責他們。
日本史其實很有趣,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讀日本史?
這算不上有意義的問題,本可不作答。“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無論是中國史還是外國史都是如此。
司馬遷也曾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每讀一本史書,智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史書中尋找古人的智慧,加以借鑑,彷彿自己也經歷過這些事情。
問題在於我們應該如何讀史?讀史可以讓人明智,甚至影響自己的一生,讀史可以讓人更加接近歷史事實、還原歷史的真相。
如今,談到日本,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排斥,其實日本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例如日本為什麼短時間強盛?
他們國家現代化的動力源泉是什麼?
彈丸之地為何能夠構築如此強大的現代化國家?
日本人對於政治經濟文化又是如何控制的?
通過《日本史》,你將會對日本有一個全新的瞭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