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經被西方國家視為“小甜甜”的緬甸領導人昂山素季日子不太好過,因為西方國家經揪住羅興亞人不放,甚至要取消昂山素季諾貝爾和平獎。但昂山素季不僅不妥協,而且無視西方的指責,她堅稱以國家利益為重。為什麼一個人羣問題,引起如此大的反應呢?
羅興亞問題可不是小問題,此問題涉及到緬甸領土被分裂的危險。緬甸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據資料稱,緬甸有135個民族,但眾多民族並不包括羅興亞人。緬甸這種多民族特點,是緬甸歷史形成的,緬甸本身也無法改變。我們都知道,緬甸國內的民族自治意識很強,有的民族還擁有武裝,與緬甸政府軍對着幹,像克欽武裝等實力都很強,但緬甸政府並未將這些擁用武裝的民族拋棄,除了招撫和打壓以外,緬甸對這些擁有武裝的民族很重視。但為什麼一個小小的羅興亞人,緬甸卻不接受他們呢?
在緬甸的若開邦,這裏聚居着大量的羅興亞人。但若開邦並不是羅興亞的故鄉,羅興亞的人故鄉來自緊鄰的孟加拉國,他們是孟加拉人的後裔,而且信奉伊斯蘭教。關於羅興亞人來到緬甸若開邦,這是英國殖民統治造成的惡果。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時,緬甸戰敗後就把若開邦割讓給英屬印度。英國為了進一步控制若開邦地生活的緬甸人。英國就故意把大量孟加拉人移民到若開邦,於是就造成了民族間的矛盾,也形成如今若開邦地區羅興亞佔主體的局面。
據當時英國駐若開邦的移民官司馬特記載:“阿拉幹人(也就是緬甸人)正被來自孟加拉的人擠走,他們不得不向東遷移”。司馬特清晰記載了當時羅興亞人移民後與若開邦當地原住民爭奪土地的情景,使原來在此地的緬甸人大量向東遷移。
當羅興亞人在緬甸若開邦站穩腳跟後,由於宗教信仰與若開邦原住民不同,羅興亞人始終未能與緬甸當地人處好關係,於是他們就想盡辦法脱離緬甸的統治。二戰時,日本有一個龐大的作戰計劃,就是佔領緬甸後,再次進軍印度。此時英國為阻止日本人西進,在若開邦組織了一支羅興亞人的武裝部隊,名字很特別叫“孟加拉V支隊”,讓他們抗擊日軍。
英國殖民者武裝羅興亞人後就撤到了印度,孟加拉V支隊並沒有抗擊日軍,而是拿着武器向若開邦的佛教徒開火。據緬甸和英國的記載,若開邦數百個村莊的被V支隊血洗,有10多萬緬甸人被害。據記載在若開邦與孟加拉的邊境一個小鎮,有3萬名佛教徒被殺。這種殺戮不亞於“種族清洗”。二戰結束後,英國也結束了在東南亞和南亞的殖民統治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相繼獨立,羅興亞人謀求加入東巴基斯坦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緬甸獨立後,吳努政府於1948年至1962年執政時期,為了解決若開邦的羅興亞人問題,試圖通過緩和方式解決。但吳努政府推行的“大緬族”政策很失誤,當時緬甸在全國推行緬甸語,而且推行佛教,只要緬族就給予特殊待遇。這就激化了少數民族的不滿,於是緬甸發生長時間的內戰。若開邦的羅興亞人也趁機組織了武裝,他們目的就要使若開邦分裂出去,併入孟加拉國。
羅興亞的人武裝與其他武裝不同,他們除了與政府軍打仗,還不斷打擊若開邦那些無辜信佛教的平民。而此時孟加拉國靠近緬甸地區的人,也認識到若開邦生活條件好,於是一些羅興亞人就大量湧入若開邦,一時間羅興亞人數量不斷增加。
緬甸政府本想給予羅興亞人國民待遇,但他們意識到,如果承認羅興亞人,還會有大量孟加拉人移民到這裏居住,將來若開邦必然要被分裂出去。因此,緬甸把羅興亞人定為非法移民,不承認他們的身份,甚至讓他們回到孟加拉國和印度。1982年,吳奈温執政時,緬甸政府頒佈《緬甸公民法》,把羅興亞人視為英國殖民者的附庸。
生活在若開邦的羅興亞人,由於不是緬甸公民,他們不僅無法上學,就連就業也受到限制。此時羅興亞人與緬族人的矛盾經常爆發。緬甸政府為了同化羅興亞人,他們搗毀了若開邦的清真寺,甚至佛教徒殺害羅興亞人,緬甸政府也從不過問。這更加劇了羅興亞人與緬甸人的矛盾。
羅興亞人與羅興亞分裂武裝,雖然不是一回事,但羅興亞人卻支持羅興亞極端武裝,這就使羅興亞問題更加複雜。據有關資料記載,緬甸政府不敢妥協,因為一妥協緬甸就會面臨領土被分裂的危險。
被西方國家認可的緬甸民主人士昂山素季上台後,西方人認為昂山素季在羅興亞人問題上一定會圓滿解決。但結果卻讓西方人設“崩塌”,昂山素素季不僅沒有按照西方指教做事,甚至支持軍隊對羅興亞人採取行動。
昂山素季的表現令西方惱火,英國不僅取消了二十年前給她的“榮譽市民”稱號,甚至把昂山素季在牛津大學的畫像也撤下來。加拿大也隨即取消了昂山素季“榮譽市民”稱號。
前不久的東盟峯會上,美國副總統彭斯與昂山素季會面。當彭斯“關心”起羅興亞人問題時,昂山素季一句話就回絕了他:“我比你更瞭解我的國家!”這位曾與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親密貼臉的女人打了美國人的臉,美國人已經不再信任她了。
其實,無論誰當領導,在處理羅興亞問題上都不會拋棄國家利益,他們當然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如果昂山素季按照西方人要求去做,恐怕若開邦要獨立,那昂山素季就成了緬甸的罪人,緬甸真的就要四分五裂了。
對於羅興亞人,各位看官如何看待這羣緬甸“棄民”呢?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