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裏有個人説,自己畢業兩年了,月薪才10000,感覺自己很失敗。
因為是一個公共大羣,也沒和這個人有過多接觸,不知道什麼底細。
不過他這話沒人接。不論比他低還是高,這話都不好接。工資本來就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怎麼接怎麼聊不下去。
不過在我所接觸的人來説,月薪10000,不算太差。雖然也不好。
不過,這個和是否失敗好像並沒多大關係。是否失敗,得看自己怎麼定義失敗。
比10000多的有,少的也有。多了,或許就算成功;少了,或許就算失敗。但失敗與成功,難道是用錢來衡量的嗎?
失敗與成功並不全是與別人比較的結果。
本科畢業兩年拿到10000,説實話,這個錢在很多地方不算少。很多人做了好多年工作工資還沒有你的一半多。你要説這算不成功,那別人就是徹底的失敗了。
在感嘆自己成功或失敗之前,是否應該瞭解一下週圍的情況。如果周圍絕大多數並沒有你好,那顯然你是成功的。反之則反。
但是這種比較的意義又何在呢?比別人高心裏開心,比別人低心裏難過。但是它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你個人的現狀。你依舊本科畢業,你依舊拿的10000工資。
你要做的應該是自我的比較。與前兩年相比,自己是否在技能工資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如果有很大的進步,那麼就算是成功的。
只是這只是階段性的成功,你應該將目光看得更遠,尋找更大的成功。
再説了,成功的定義不應該僅僅是錢。
錢不能作為你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不是錢決定是否成功,而是成功帶來了金錢的增長。這麼一想,你就更容易準確地找到成功的定義。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在不同的階段,人是有不同需求的。對金錢的渴求,只是其中一個比較低的層次。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達到此需求的人已經脱離了對金錢的執着。雖然該層次比較難以實現,但恰恰説明了所謂的成功和錢並不一定掛鈎。成功,只與你希望的目標是否吻合。
比如很多人堅守一線城市在底層打拼,有人卻選擇回老家。他們的選擇完全不同,在一線打拼就是想努力可以紮根下來。回老家就是想讓自己這一生過得輕鬆一些。這些選擇都沒有對錯,也不存在失敗,更和錢沒有關係。
你自己想要什麼,獲得了,就是成功的。還沒有獲得,那就説明還要繼續奮鬥。
很多人就是喜歡感嘆這些,可是,有時間感嘆是否失敗,不如低頭走更遠的路。
人生每到一個階段必然會有所反思。這種反思應該起到積極的作用,讓自己更好的去奮鬥、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當你感嘆完之後就應該把目光看向遠方。把這種差距的失落感轉化為前進的動力。更加的自律與努力,努力去把理想中的狀態轉變為現實。
所以無論10000是多還是少,他都代表着你的過去,和你的將來沒有多大的關係。不努力可能以後10000都沒有,努力可能一個小時就有10000。
況且你才剛剛畢業兩年,還有大把的時間為自己的未來而奮鬥。既然這兩年,你已經給自己做了一個總結,那就將它放下。繼續前行,明天又是新的開始。
所以,10000和是不是失敗沒多大關係,這也不是和別人比較一下就能有個高下的。與其有時間糾結已成定局的事,不如看向遠方。你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