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炒“瓜達爾抗議”真相,環球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報道“與事實不符”,還刻意抹黑中巴合作
【環球時報駐巴基斯坦特派記者 程是頡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萬琳】“你説的情況與事實不符”,23日,在被問及如何評論“巴基斯坦上週末爆發了針對中方存在的抗議活動”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這樣回應道。
近日,英國《衞報》、印度亞洲新聞國際通訊社(ANI)、《印度時報》等媒體紛紛報道稱,巴基斯坦瓜達爾發生了針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項目的抗議活動。但《環球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報道不僅“與事實不符”,背後還隱藏着印度媒體與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民族主義勢力對中巴合作及“一帶一路”的刻意抹黑。
《衞報》聲稱,上週,包括漁民、工人在內的人羣在瓜達爾舉行了抗議活動,理由是當地水電嚴重短缺以及民眾生計受到威脅,“是對中國在該國‘一帶一路’項目日益強烈的抵制的一部分。”瓜達爾港是中巴經濟走廊的龍頭項目,由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港控)經營。
然而,《環球時報》近日通過多個渠道瞭解到的情況卻與外媒報道大相徑庭。巴基斯坦記者塔希爾一直在關注抗議的相關情況,他25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此次抗議的起因是瓜達爾近期出現的水電短缺問題,相關問題多年來一直存在。據塔希爾介紹,瓜達爾一直從伊朗進口電力,由於近期伊朗出現能源短缺問題,因此其依照協議向瓜達爾提供的電力也有所減少。“供水問題的情況也與供電類似”,塔希爾強調,“中國不是缺水缺電的原因。”
除將缺水缺電問題與瓜達爾港建設聯繫起來之外,《衞報》和多家印度媒體的報道中均提到,近期,巴基斯坦在瓜達爾港不遠處扣押了5艘涉嫌非法捕魚的中國拖網漁船,“中國漁船搶奪當地漁民資源”也被他們描述為抗議的主要理由。
但《環球時報》記者25日從中國港控在瓜達爾港的工作人員處獲悉,所謂的中國漁船被“扣押”完全是虛假消息。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今年5月27日,廈門海信天遠洋漁業公司的4艘遠洋捕撈漁船和1艘遠洋運輸船為避風,在瓜達爾港錨地停泊。由於印度洋季風的持續影響,漁船不能及時回國。8月25日,上述船隻已順利離開瓜達爾港海域。
《環球時報》記者25日獲得的一份瓜達爾市委員會與瓜達爾區議會發給《衞報》的信函也顯示,所謂“涉嫌非法捕魚”的中國漁船“沒有在巴基斯坦水域捕撈一條魚”,而是因受季風影響暫時在瓜達爾避風。這封發送於24日、標題為《對2021年8月20日<衞報>歪曲報道的澄清》的信函寫道,《衞報》的報道充斥着具備誤導性和惡意的歪曲信息。
塔希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次抗議的組織者是俾路支省的民族主義政黨,尤其是巴基斯坦國家黨,是他們將缺水缺電與中國漁船聯繫在一起。“這些民族主義政黨在瓜達爾煽動反華情緒,並以此推進他們的政治議程”,塔希爾説,他們告訴當地人,所有問題都是中國造成的。塔希爾補充稱,這些人和一些支持民族主義的記者與國際新聞機構有聯繫,把這些消息散佈給《衞報》和一些印度媒體。
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龍頭項目,原本陳舊、破敗的瓜達爾港近年來已發生劇變。今年7月5日,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在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農融的陪同下訪問了瓜達爾港。伊姆蘭·汗在講話中表示,瓜達爾長期由於缺電缺水制約了發展,但來自中國的幫助和努力使得瓜達爾港正在發生顯著的改變。
巴基斯坦財政部日前發佈的2021財年經濟調查報告稱,在中方的精心設計和全力推動下,瓜達爾東灣高速路建設持續取得進展,港口自由區、出口加工區等功能性區域建設不斷完善。瓜達爾港發展成為航運樞紐的潛力正在加速體現。2021財年,瓜達爾港貨物吞吐量達54700噸,約為過去3個連續財年之和。
長期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工作的李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認識的大部分當地人都支持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認為兩國的合作有利於巴基斯坦的發展。據李超介紹,2016年,就算是在伊斯蘭堡每天也會有6個小時的電力供應短缺。但隨着中巴經濟走廊中的能源項目投入運營,首都地區早已有比較充足的電力供應了。“類似於這樣的生活改善是實實在在的,也被很多當地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