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80多小時,邊境抗疫民警揭映楊終於醒了
8月8日20時,堅守疫情防控一線539天的雲南德宏邊境管理支隊姐勒邊境派出所民警揭映楊,在隔離點與戰友視頻核對疫情防控人員信息時,突發腦溢血暈倒在崗位上,手中仍緊緊攥着轄區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密接人員信息表。
8月12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昏迷80多個小時的揭映楊總算脱離了生命危險,但仍長時間處於半昏迷狀態,每天清醒的時間只有幾小時,只要睜開眼,他最掛心的還是工作。
妻子在醫院照顧揭映楊。
“關鍵時刻,共產黨員必須挺身而出”
“排查工作不能斷,密接人員必須全部隔離,我們守好了邊境,就守住了羣眾的心!”昏迷前,揭映楊還在和派出所民警瀋陽討論卡南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揭映楊在對轄區執勤點開展檢查。
揭映楊負責的卡南社區是瑞麗市情況最複雜、外來人員最集中、人口流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轄區邊境線長10公里,漢族、傣族、景頗族和阿昌族等少數民族雜居。
每天,數十條涉疫重點人員信息,彙集到揭映楊這裏。“這段時間,他經常加班到凌晨,真是太拼了。”民警瀋陽説。
揭映楊帶隊開展疫情防控巡邏。
核查人員信息3.3萬餘條,處置涉疫警情112起……疫情暴發後,入户排查、執勤點值守、疫情防控、反詐宣傳……哪裏需要人手,哪裏便會出現揭映楊的身影。“關鍵時刻,共產黨員必須挺身而出!”他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揭映楊在維持疫苗接種現場秩序。
“羣眾的認可,就是最大的褒獎”
“老揭來了,我們就放心了。”這是卡南村村民巖潤的心裏話。
在卡南社區,村裏的住户都認識揭映楊,都信任揭映楊。羣眾切身利益,他時刻牽掛在心頭;羣眾遭受損失,他始終感同身受。“矛盾要化解,羣眾的情緒要照顧,不能讓他們受委屈。”揭映楊總是這樣説。
揭映楊在開展防疫知識宣傳。
去年,揭映楊主動協調司法所、律師事務所與姐勒邊境派出所建立協作機制,率先推行“民調入所”“律師駐所”等工作模式,搭建起“多元化”社會矛盾糾紛調解機制,成功調解各類糾紛140餘起。
揭映楊在執勤中服用隨身攜帶的降壓藥物。
疫情期間,商人陸某將一個工程包給村民巖臘,由於停工,答應的報酬一直沒有結算,兩人因此爭吵不休。類似此類糾紛,本來簡單告知他們相關程序規定就可以,但是揭映楊瞭解雙方情況後,提議陸某先付給巖臘預付款2萬元,剩下的尾款由巖臘完成工程後一併結算。就這樣,雙方在調解協議書上按下紅手印,消除隔閡握手言和。
揭映楊曾説,“老百姓來這裏想要的就是一個‘理’字,只要把法理、情理、事理結合起來講通了,他們理解了自然糾紛就化解了一大半。”
“羣眾的認可,就是最大的褒獎。”這是揭映楊寫在筆記本扉頁的座右銘。
揭映楊調解矛盾糾紛。
“每天大多數時間都泡在社區裏”
揭映楊和卡南村的緣分要從16年前説起。2005年6月,剛走出校門的揭映楊入警成為一名邊防警官,3個月後揭映楊來到瑞麗市擔任卡南村的社區民警。
翻開揭映楊筆記本,密密麻麻地記載着轄區情況。跟他共事多年的民警賓鑫説:“揭映楊是一個很認真細緻的人,每次要了解卡南村的詳細情況,只要翻他的筆記本就好了,比彙報材料更全更細。”
實際上,羣眾對揭映楊的這份信任是他用腳一步步走出來的。入户排查、執勤點值守、調解糾紛,用揭映楊的話來説,他每天大多數時間都“泡”在社區裏。
揭映楊在維持疫苗接種點秩序。
5月7日,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轄區深得羣眾信賴的一名景頗族老人過世。揭映楊得知後,立即趕到老人家中,自己掏了300元錢,並希望老人家屬帶頭移風易俗,不大操大辦喪事。
“揭警官經常為我們解決困難,就衝這一點,我聽他的。”老人家屬聽了揭映楊的勸導,當即表示同意“白事”從簡,並於5月7日下午將老人安葬。
疫情期間,為了讓數據多跑路、羣眾少跑腿,揭映楊依靠社區幹事,組建了5個警民一家親微信羣,及時向羣眾瞭解轄區動態,併發布警務工作信息、疫情防控常識等。
“好民警,為人和善、處事周到!”這是大家對揭映楊的一致評價。
但在妻子劉黎雲看來,揭映楊就像不知疲倦的“老黃牛”,“不管加班到幾點,第二天早上他都準時出現在辦公室,其實他一直患有高血壓的。”劉黎雲哽咽着説,揭映楊平時身體就不好,這次突然昏倒把家裏人都嚇壞了。
從警16年,揭映楊始終如一。在全國防控疫情關鍵時刻,他夜以繼日,奮勇拼搏在維護人民羣眾健康安全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深刻內涵。
來源:人民日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