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關於對2021年的總結和盤點,我們已經跟大家聊過了好幾期,這其中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車市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
不過,如果只把目光聚焦在2021年的變化上,我們視野的寬度和深度都會受到一些侷限,所看到的變化也不夠立體。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很多熱門車型、熱門話題,也許就在短短几年前,甚至還都不是一個話題。比如,2年前,沒人能想到比亞迪會憑藉混動炙手可熱,3年前,智能化還是很多人嗤之以鼻的概念炒作。但今天這些都成了實實在在的賣點。
所以,今天我們就把目光拉長一點,看看5年前和今天,相同預算下,我們買到的車會有什麼變化吧。
下面我們就先從競爭最激烈,銷量也最高的10萬級轎車開始吧。這個級別的車型中,我們總結出了6大變化,下面我們就分別來聊一聊。
1、賣得好的國產車
更多了
首先在品牌上,和5年前相比,合資轎車依然熱銷,朗逸、軒逸、卡羅拉等依然暢銷不衰。但同時,自主品牌轎車明顯更受歡迎了,
5年前,幾乎只有帝豪GL一款車能和合資品牌掰手腕,但如今吉利星瑞、比亞迪秦 PLUS DM-i等都成了銷量明星。
也許有人會問,5年前吉利帝豪不是很熱銷嗎?是的,但帝豪的售價普遍只有6-8萬,價格上和卡羅拉、朗逸等相差還比較大。
上圖為吉利星瑞時空版
但如今星瑞、秦PLUS DM-i、名爵6等售價都已經和合資競品非常接近,甚至平均售價還要略高,所以我們才將其放在一起比較。
另外,像斯柯達明鋭、起亞K3、本田凌派等車型,5年間,要麼銷量腰斬,要麼跌的只剩之前一個零頭。短短5年,已恍如隔世…
2、大空間的車越來越多
除了品牌,5年來這個級別大空間的車型也越來越多。這個級別本就是緊湊級轎車,5年前合資品牌很少會推出空間超越級別的車型。卡羅拉、軒逸、朗逸等車型都中規中矩,唯一具有越級空間表現的,基本只有本田的特供車型——凌派。
上圖為2017款凌派後排
當年,凌派還沒有三缸機,再加上出色的大空間以及不錯的性價比,年銷量能超過10萬輛。不過,凌派腿部空間比較大,但橫向空間一般,乘坐舒適性也不是特別理想。
來到現在,10萬出頭能買到的大空間轎車就豐富了許多。首先是因為之前的A+級、甚至B級車價格不斷下跌,例如低配的速騰和雪佛蘭邁鋭寶XL,目前都只要12萬多。
此外,5年來這個級別的車型每次換代,軸距大概率都會加長。比如,5年前明鋭還是標準的A級車,但如今的明鋭Pro從尺寸到軸距,已經看齊速騰,可以算A+級定位了。
最後,自主品牌的降維競爭,更讓這個級別車型的空間越來越大。比如,吉利星瑞車長已經逼近4.8米,軸距來到了2800mm。但官方仍將其定義為緊湊級轎車。事實上,按合資品牌的標準,這已經能算是入門B級車了。
簡單來説,5年來,同樣是10萬出頭的轎車,空間已經變得越來越大。並且,無論合資還是自主,這個趨勢都非常明顯。
3、動力更強了
動力上,這5年來的變化也可以説跨越了一個時代。5年前10萬出頭的轎車裏,思域幾乎是動力擔當。1.5T地球夢引擎,最大馬力177匹,官方百公里加速8.6秒。當然,很多車主實測還跑出來7秒多的成績。這在當時確實算得上的秒天秒地了。
但如今,不管是177匹,還是8秒多,哪怕是7秒多的加速,都很常見了。比如,關注度不高,銷量也一般的現代菲斯塔,1.6T低功率車型最大馬力就達到了190匹,高配車型的1.6T甚至壓榨出了204匹,汽車之家實測破百時間僅為6.78秒。
這樣的動力表現,完全可以稱之為小鋼炮了,但無論價格還是定位,它依然是一輛家用車。
此外,剛剛拋棄了三缸機,全系換上4缸的別克威朗Pro,其1.5T發動機最大馬力也高達184匹,官方破百時間7.7秒。完全達到了5年前思域的水準,而優惠後的價格,比5年前的思域還要更便宜,目前入門版只需11萬多。
國產車動力的提升也肉眼可見,比如傳祺影豹和名爵6 Pro,最大功率都達到180馬力左右,百公里加速7-8秒。並且造型非常運動化,溜背車頂、撞色搭配、雙邊四出排氣、擴散器、小尾翼等等元素,運動感和運動氛圍上,拿捏得死死的。
並且,吉利星瑞還給這個級別帶來了唯一一款2.0T發動機,最大馬力190匹,排量上堪稱這個級別動力配置的天花板。
5年前,動力能達到170匹,加速能跑進7秒,就可以在這個級別中秒殺大多數對手了。但如今,170匹已經很平常,180匹、190匹,算是出色,甚至200匹的車型,也沒啥讓人吃驚的了。
上圖為吉利星瑞2.0T發動機
加速上,大家正在慢慢習慣10萬級轎車7秒左右的破百時間。可以説,5年前,大多數10萬級轎車只能追求動力夠用,而如今,即便你預算只有10萬出頭,也可以追求動力強勁了,而且可選的車型正越來越多。
4、更省油了
對10萬級別的轎車用户來説,對油耗還是很敏感的。短短5年來,這個級別車型的油耗表現也在快速進步。並且這個進步主要是國產車推動的。
首先,以秦PLUS DM-i為代表的國產混動在去年可以説集體爆發,而它們普遍有一個亮點,那就是虧電油耗非常低。秦PLUS DM-i的官方虧電油耗只有4.6L/百公里。基本可以媲美卡羅拉雙擎的表現。
吉利的雷神混動系統,今年也有望搭載在星瑞上,到時候星瑞就可以説如虎添翼了。
其次,國產油車的油耗也有明顯進步,以同為1.5T的思域和MG 6作比較,小熊油耗的數據顯示,1.5T高功率新思域的油耗為7.83L/百公里,1.5T MG6油耗為8.49L/百公里。
數據來自小熊油耗
雖然兩者還有0.66L的差距,但本田可是被稱為“買發動機送車”,國產同級車型和最新的思域能縮小到這個差距,已經十分不容易。而這個差距,對大多數用户來説,也是可以接受的了。
所以,油耗上,這5年國產和合資品牌都在優化,但國產車的進步明顯更大。混動領域的表現已經可以追趕合資車了,油車領域差距也已經縮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
當然了,我們説的是國產車裏比較先進的發動機,也確實還有一些國產車仍舊搭載很老舊的動力,而它們油耗確實比較差。但也要看到,這類車型比合資車往往要便宜好幾萬。
比如,1.5L的帝豪終小熊油耗為8.77L/百公里,1.5L的朗逸百公里油耗為7.12L,兩者的差距有1.65L/百公里。但是帝豪的終端價格要比朗逸便宜2-3萬,配置也要高得多。
數據來自小熊油耗
所以,雖然一些搭載老舊動力的國產車油耗仍然比較差,但我們也要全面的看。
5、10萬元的車
也能談安全了
買車這件事,有人不在乎空間、有人不在乎動力,也有人不在乎配置,但如果問及是否在意安全性,我想絕大多數小夥伴都不會説不在乎。不過時間拉到5年前,預算10萬元出頭的消費者,基本也不會把“安全”當作核心考量,倒不是不在乎,而是無從瞭解到底誰更安全、誰更不安全。
上圖為中保研2018年發佈的2016款思域正面25%偏置碰撞結果
C-NCAP的測試下基本沒有不安全的車,中保研2018年才公佈第一批碰撞測試的成績。2017年的時候,大家對汽車安全性的認識,基本停留在“越貴的車越安全”、“越大的車越安全”、“沃爾沃最安全”、“SUV比轎車更安全”,以及“大眾更耐撞、日系鐵皮薄”等比較膚淺的層面。
這種輿論環境下,10萬出頭的轎車市場,也基本很少有人把安全當作主要考量,因為消費者能瞭解到的層面,大家表現都差不多,分不出明顯的高低。
而當中保研開始向外公佈碰撞測試的成績後,大家對汽車安全才開始有了一個比較靠譜的衡量標準,也才開始真正認真考慮這件事。
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中,不少有多年安全光環的品牌,暴露出了嚴重的短板。而以豐田為代表的提前做好功課的品牌,在測試成績中一鳴驚人。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即便是10來萬的車型中,安全性也有着天差地別的差距。
上圖為中保研正面25%偏置碰撞結果
此項得分全部為優秀
在中保研的鞭策下,如今即便是10萬元左右的車型,也普遍能夠在嚴苛的碰撞測試中拿到優良的成績,這是各個車企在汽車被動安全層面全面提升的結果。也就是説,即便是同一個品牌旗下的同一款車,在2017年和2021年的安全性,也都不能同日而語。
總而言之,5年前買車,安全性的具體表現比較隨緣,而來到現在,即便是10萬元出頭的車型,也能好好聊聊安全了。
6、所有車都在談智能
5年前,車機還不是很普及,很多車即便帶一箇中控屏幕,可以實現的功能也寥寥無幾。但如今幾乎所有車型都在談智能。
上圖為吉利星瑞內飾
即便是10萬級車型,如今的智能化程度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方面自主品牌一直領先合資車企,10萬出頭的自主車型,屏幕的尺寸、清晰度、可實現功能的豐富程度等,都已經比較完善和成熟。
合資品牌這方面一直比較不上心,比較落伍,但最近一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合資車型也意識到在中國智能化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賣點。所以合資車企也在積極補齊這一短板。
比如全新思域,雖然中控尺寸仍然比較小,但可實現的功能和菜單邏輯上,和自主品牌的差距已經很小了。
上圖為本田思域內飾
談及智能,不得不提的就是輔助駕駛,5年前,輔助駕駛還是中高級車的代名詞。對10萬級車型來説,就是值得大誇特誇的配置。而如今輔助駕駛早已普及到了10萬級轎車上了。
吉利帝豪GL是最早在10萬級車型普及自適應巡航的先驅,以2017款為例,它在10.78萬的頂配版本配備了自適應巡航和主動剎車,而在當時的合資品牌轎車中,還很少出現這兩項配置。至於具有車道居中功能的L2級駕駛輔助,在當時的10萬級車型中則是一片空白。
來到2021年,合資陣營也開始大範圍配備駕駛輔助系統,最具代表性的是豐田的新一代卡羅拉/雷凌,全系標配了L2級駕駛輔助。之後其它合資品牌也逐漸跟進。
智能化和輔助駕駛,可以説是這幾年來汽車上最大的變化了。可喜的是,這一波變化,是國產車在引領潮流。
也許至今仍有人覺得這些不是汽車的核心賣點,但不可否認的是,智能化和輔助駕駛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寫在最後
聊到5年間10萬級轎車的變化,恰巧的是我自己的車正是5年前的2017年購買的。當時出於對安全、動力、空間、配置等方面的綜合需求,我買了一台合資品牌的B級車,落地價已經逼近30萬。
而如果換成當前的市場,要滿足我當時的需求,或許一半的預算就能實現。
5年間,我們和喜歡汽車的朋友一起,每天關注着車市的最新動態,但猛然回頭,才發現短短5年,整個汽車市場的變化已經有恍如隔世之感了。
上圖為吉利星瑞時空版
相信屏幕前也有不少5年、甚至更久之前買車的小夥伴,你當時選擇了哪款車?如果換到今天,想法是否會改變?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