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嚴重氣象乾旱帶來哪些挑戰?封面新聞專訪長江科學院許繼軍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今夏,長江流域發生1961年以來最嚴重氣象乾旱。當前,長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和常年同期相比偏低5-8米左右,創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

此前,水利部召開的長江流域抗旱保供水保秋糧豐收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透露,四川、重慶、安徽水庫蓄水較常年同期偏少一成,70座中小型水庫低於死水位,110座接近死水位運行。

8月16日12時,水利部啓動“長江流域水庫羣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調度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游梯級水庫羣、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水庫羣、鄱陽湖贛撫信饒修“五河”水庫羣為下游補水,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

長江流域嚴重氣象乾旱帶來哪些挑戰?封面新聞專訪長江科學院許繼軍

8月21日,鄱陽湖南磯山水域,湖水退去,大片河牀乾涸裸露(攝影:封面新聞記者楊峯)

但抗旱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國家氣候中心指出,秋季長江流域降水偏少可能性較大,中下游地區可能出現夏秋連旱。

今年長江流域旱情有何特點?汛期抗旱對水利工程調度帶來哪些難度?如果出現夏秋連旱,如何應對?近日,封面新聞專訪長江科學院水資源所所長許繼軍。

長江流域嚴重氣象乾旱帶來哪些挑戰?封面新聞專訪長江科學院許繼軍

長江科學院水資源所所長許繼軍

人物名片:

許繼軍,長江科學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博士。兼任中國水資源戰略研究會理事、中國水利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江委長江經濟帶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職。近年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等30餘項科研項目,包括長江流域水資源量演變規律與中長期預測和評價規劃方法研究。參與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長江經濟帶發展水利專項規劃等。

封面新聞:主汛期發生旱情,在長江流域歷史上是否少見?會給水庫調度帶來哪些挑戰?

許繼軍:主汛期發生旱情比較罕見。長江流域一個比較主要的特點是春秋容易乾旱,夏季以洪水為主。主汛期發生乾旱,給水庫調度帶來難度。本來準備防汛,有些水庫提前騰空庫容準備攔蓄洪水,結果洪水沒來。現在想去供水保灌溉,壓力比較大。很多水庫現在也是低水位運行,甚至有的都乾涸了。

封面新聞:哪些水利措施會應用到當前抗旱?

許繼軍:目前用於抗旱的水利設施,主要有水庫,一些泵站從河裏、庫裏抽水,還有引調水工程,即從現有河流湖泊和水庫引水到另一個地方等。另外還包括打井,用地下水滿足供水和灌溉需求,這屬於應急措施。

現在長江流域,大型、小型水庫都在進行抗旱調度。首要目標是抗旱,全力保障供水和灌溉安全,當然也要防止旱澇急轉。

洪水及山洪防治,水利部門經驗比較豐富,但碰到這種乾旱就比較為難。洪水,就像“急性病”,發生後緊急治療,馬上就能見效,但乾旱就像“慢性病”,剛開始看不出來,持續幾個月之後,就會越來越嚴重,而這個過程中很難判斷下一步會如何發展。乾旱災害形成是漸變過程,持續時間越長,危害越大。

封面新聞:旱情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有哪些值得關注的?

許繼軍:目前來看,生活用水方面,在城鄉供水一體化背景下,大部分城市和鄉鎮的水源基本上都有保證。但有些偏遠地區或山區以及一些供水沒有覆蓋的地方,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很多地方也在積極通過一些運水車運過去。

對生產來説,目前主要影響還在農業,體現在目前一些地區作物受災比較嚴重,現在灌溉設施較好的地方基本可以通過水庫有限的蓄水進行灌溉,但形勢比較嚴峻,因為前期水庫蓄的水不多,現在降雨量也不夠。如果再持續兩個星期(沒有有效降雨),對農作物生長,尤其是長江流域一些中稻和晚稻生長不利,影響到秋糧的生產,這也是現在比較讓人擔心的。

封面新聞: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和常年同期相比偏低5-8米,水體面積快速縮減,這意味着什麼?

許繼軍:通常情況下,洞庭湖、鄱陽湖流域降水主要發生在4-7月。期間,“兩湖”會維持在比較高的水位。到7、8月份,如果長江干流水位比較高,“兩湖”的水排不出去,甚至長江干流江水會流入湖區,導致湖區出現較高洪水位。等到了8、9月份之後,隨着長江干流水位下降,“兩湖”的水將逐漸退到長江干流,湖區水位下降。

長江流域嚴重氣象乾旱帶來哪些挑戰?封面新聞專訪長江科學院許繼軍

風雲氣象衞星監測顯示,7月以來鄱陽湖水體面積呈顯著減少趨勢,8月21日水體面積和7月10日水體面積相比較減少約69%(圖片來源:國家衞星氣象中心)

但今年6月長江干流水位就不太高,7月上游來水明顯偏少,長江水位呈下降趨勢,兩個湖泊雖然前期降水還可以,但由於長江干流水位很低,湖裏的水就都流出來了,水位消退的時間比常年提前了將近一個多月,加上高温,蒸發量也大,湖區水面就急速縮減。

“兩湖”沒水,首先會給周邊供水和灌溉帶來很大影響。其次,湖區生態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在泥灘上生活的一些底棲動物,碰到高温乾旱可能曬死,一些在湖裏覓食的魚類可能無法生存,這對長江魚類資源將產生較大影響。另外,一些浮游、水生植物幹了之後,會被陸生植物替代。

長江流域嚴重氣象乾旱帶來哪些挑戰?封面新聞專訪長江科學院許繼軍

風雲氣象衞星監測顯示,洞庭湖水體面積7月以來呈減少趨勢,8月21日水體面積與7月1日水體面積相比較減少約67%(圖片來源:國家衞星氣象中心)

封面新聞:高温已有消退趨勢,在您看來旱情緩解還要多久?

許繼軍:現在雖然高温有一定消退,人體體感舒適一點,但對農作物來説沒有多大幫助,因為農作物現在是最“渴”的時候,最需要降水。現在比較擔憂9月份,9月初如果沒有特別明顯的降水,旱情可能持續到9月中下旬,7、8、9月是作物生長非常關鍵的時期,持續乾旱會造成減產,甚至部分地區會絕收。現在有些地方如果有灌溉條件,還能保障作物生長,但沒有好的灌溉條件,比如一些“望天田”,就會減產、甚至絕收。

如果旱情能在20天內緩解,秋糧生產損失可能還能忍受,但超過20天,可能很不利。

封面新聞:氣象部門預計,長江流域有可能發生夏秋連旱,相關區域需做好哪些準備?

許繼軍:現在非常擔憂夏秋連旱,可能性還是蠻大的。水庫的水要能灌溉就灌溉,能供水就供水,要保障水源。同時,有條件的地方可採取一些備用水源保障供水,有些平原地區和山區要做好地下水應急開採。長江流域乾旱缺水地區要加強節水管理,部分地區有條件的話,要實施人工降雨等措施。

封面新聞:許多人把今年長江中下游大旱與2006年川渝大旱相比較,這兩次大旱有何不同?

許繼軍:2006川渝大旱主要集中在長江上游,四川和重慶一帶,也包括雲南。這次乾旱涵蓋的範圍很大,不僅川渝,還有長江中下游地區,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及下游江蘇一帶,幾乎全流域都遭受到比較嚴重的乾旱。

長江流域嚴重氣象乾旱帶來哪些挑戰?封面新聞專訪長江科學院許繼軍

8月21日,鄱陽湖南磯山水域,河蚌乾涸而死(攝影:封面新聞記者楊峯)

再者,今年乾旱發生在夏季,叫伏旱,且旱情開始時間較早、持續時間較久。6月長江流域有明顯幾次降水,7月基本沒有特別明顯的降水,一直持續到現在,這種情況比較罕見,再伴隨高温蒸發。目前看,今年旱情比2006年要嚴重得多。

封面新聞:今年長江流域乾旱是否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您有哪些建議?

許繼軍:今年長江干旱確實暴露了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第一,乾旱監測預警方面,技術還比較薄弱。長江防洪技術手段已比較多,做得很好。乾旱監測預警要加強相應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平台建設。比如,根據現在的氣象信息,對未來乾旱的發展態勢進行推演,這些是可以加強的。

第二,針對乾旱,當前工程手段還比較薄弱,水庫建設更多考慮防洪、供水和灌溉,供水和灌溉也是正常條件下的,碰到這種極端情況,應對措施不多。比如這次,如果水庫提前儲備大量水源或有備用地下水源,就會好很多。

第三,從長遠看,要加強對抗旱的規劃。也許今年只是一個警示,現在就應該從長遠考慮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導致極端乾旱災害事件的科學研究和工程規劃。

第四,要在防洪和抗旱之間做好統籌兼顧,對水庫調度規程也要做好調整,要從防洪和抗旱統籌角度做好調度運行。一個很關鍵的點,水庫汛限水位怎麼控制,抬高一點可能就多留一些水。多留一些水,抗旱就會有好處,但同時會承擔一定防洪風險,要做好統籌和平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95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江流域嚴重氣象乾旱帶來哪些挑戰?封面新聞專訪長江科學院許繼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