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兩岸和諧融合統一的希望在於兩岸青年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綜合

北京冬奧會期間,“志願藍”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京工作或學習的台灣籍青年和學生也是其中一分子。他們參與其中,源於台盟中央在2018年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交的題為《關於團結和組織台灣青年參與2022年冬奧會志願服務的建議》的提案。時隔5年,當時的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台盟中央常委駱沙鳴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他表示,兩岸青年共同參與冬奧志願服務,這樣的共同記憶對於加深“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和畫好“最大同心圓”都有很大意義。

參與冬奧志願服務 

共享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駱沙鳴的故鄉在台灣省新竹市,台灣44%同胞的祖籍地就在他生長的城市福建泉州。多年來,駱沙鳴參與了不少兩岸交流活動,如福建省泉州市給台南的鄭成功騎馬石雕像贈與活動、兩岸閩南語歌星總決賽、閩台族譜巡展、兩岸大學生圍棋賽、兩岸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兩岸城市文化IP動漫大賽、兩岸兒童歌謠比賽、兩岸校際詩詞吟誦活動等,這些活動平台和載體都吸引了大批兩岸青少年的積極參與,一直希望能夠有更多創新平台更好推動兩岸青年交流、交融。在他看來,體育活動最容易讓年輕人找到共鳴,“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不只是奧林匹克格言,兩岸融合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中華民族要走向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兩岸青年也需要這樣的共同追求。北京冬奧會就提供了一個契機,可以讓台灣同胞參與到這樣一件盛事中,共享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在台灣,做志願服務工作是一種風潮,也是一種精神,一種驕傲。台盟北京市委向北青報記者提供的一份關於北京和台灣志願服務工作調研報告顯示,台灣地區的現代志願服務事業起步比內地早,始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且台灣地區民眾志願參與意識很強,專業化程度很高。也是因為台灣地區有志願服務的基礎,駱沙鳴在2018年提出了團結和組織台灣青年參與2022年冬奧會志願服務的建議。

他認為,參與冬奧志願服務,可以將台灣青年“守望相助”的志願精神引導到冬奧會活動中,進一步拓展兩岸青年一代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並把培育和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民意基礎的工作,融入到籌辦世界體育盛會之中。

“通、惠、情”促兩岸融合發展

營造兩岸青年集體記憶

時隔5年,在2022年的這個冬天,30多名在北京高校就讀的台灣學生作為賽會志願者投入奧運服務工作,在京台灣青年成立冬奧城市志願者服務隊開展志願服務並舉辦“冬奧兩岸創意主題活動”,大陸各地逾千名台青台生以多種形式踴躍參加迎冬奧活動。

駱沙鳴告訴北青報記者,兩岸青年在冬奧會這樣世界級的盛事中共同做志願服務,之間交流、交往、交融非常有意義,找到共鳴,潤物細無聲當中形成“共同體”的意識。這樣共同的記憶對於加深“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和畫好“最大的同心圓”都有很大現實意義。

今年的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為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努力奮鬥”,團結廣大台胞是其中應有之義。

駱沙鳴表示,祖國的未來在青年,兩岸和諧融合統一的希望也在於兩岸青年。今年又是“九二共識”達成30年週年、“上海公報”發表50週年、是鄭成功收復台灣360週年,也是中共二十大將勝利召開之年、本屆全國政協收官之年,作為政協委員,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堅決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繼續以“通、惠、情”促兩岸融合發展。

他建議,促進鄉建鄉創、社區營造、兩岸社區融合發展,營造兩岸青年的集體記憶,形成情感聯結和文化認同。擴大和完善台胞證和台胞居住證應用場景,更好地體現同等待遇和同等便利,以吸引更多台灣青年參與大陸社會實踐。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編輯/熊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