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梅賽德斯-奔馳發佈公告召回部分國產和進口汽車,召回的目的是為了更換燃油分配器和噴油嘴,以確保車輛行駛時的安全性。
召回汽車這種事在車圈內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少則兩三輛,多則達到幾十萬輛。不過各位有沒有發現,發佈召回的車企大多數都是合資品牌,而國內的自主品牌卻非常少見,幾乎沒有讓我留下過太多影響,既然車輛不召回,那是不是就代表國產車質量要比合資進口車更加的好?
召回不一定就是壞事
汽車召回是用來解決或者消除具有一定安全隱患的手段,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售後的一方面。的確,召回則意味着某一個部件出現問題或者不符合標準,需要進行更換或者維修,確實屬於質量問題,但廠家敢於主動承認錯誤,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體現一個品牌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更有利於維護好品牌口碑,如果等出事後再進行召回,那就得不償失了。
自主品牌為什麼就不召回汽車?
其實不是自主品牌不召回,只是召回的數量比較少,上半年,吉利、奇瑞、比亞迪、一汽奔騰都曾經進行召回,這裏面最多就是奇瑞的15.4萬輛,但即便如此,對比合資品牌還是少的多,舉個例子,在奇瑞上面還有豐田的48.2萬輛、奧迪的46.5萬輛、特斯拉的27.5萬輛。
那麼回到主題,自主品牌為什麼不願意召回?首先第一點就是錢了,人和人談錢就會傷感情,車企大面積召回也要花錢。一直以來,自主品牌走的是高性價比路線,同一個級別的車型對比合資車,尺寸更大、配置更豐富、動力更出色,幾乎是全方位的碾壓。
因此一款車的成本會來的更高,用數字來打比喻就是,一款車成本5萬,賣價是7萬,中間才賺2萬,本來人工、運費、銷售這些都是錢了,扣下來淨利潤就是大幾千,如果再來一次召回,那搞不好就會虧回去,所以不是一些明眼上的故障,車企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另外就是品牌形象上的問題了,有很多時候合資車召回就會被説企業態度負責,而國產車召回就會被説成質量差,雖然這是一種不公平的待遇,但現實情況就是如此,因為國產車一貫以來給人的印象就是質量不太行,穩定性比較差,雖然最近兩年這種情況要少很多,但擁有這種固有印象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並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如此,如果一時間大面積召回幾十萬輛車,很容易在輿論上掀起分波,處理不好的話就會導致以往積攢下來的口碑和信賴度煙消雲散,消費者以後買車的話就會主動避開這個品牌。
還有就是從技術層面考慮,合資品牌之所以會有那麼多召回,其實與它的平台化生產有關係,就是我們常説的模塊化生產,一個零件可以用在很多車型上,無論是便宜的還是貴的都可以裝上去。
因此一旦有某個通用配件出問題,隨之而來就是一個品牌所有車型都要一起遭殃。而自主品牌在平台化生產上還是要慢上一些,所以一個配件並不像合資車那樣通用到每一款車上,所以出問題的話也不會波及到品牌每一款車型。
總結
綜合來説,召回當然是一件好事,畢竟消費者開車時候會更有安全保證,同時對於合資車的召回也不能説它就是良心,車企本質上還是賺錢,做任何事都是向着利益看齊;而自主品牌不是沒有召回,只是數量一般比較少,車型比較單一,沒有掀起太多風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