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
據媒體報道,東部戰區陸軍海防某旅在首屆軍營網絡安全宣傳週活動中,以戰士陳某某違規使用手機造成失泄密問題為例,警示官兵“管好手機、不闖紅燈、不越紅線”。該名戰士因違規使用手機造成失泄密問題,遭受降銜處分,提前退出現役。
戰士陳某某深刻懺悔(圖自“東部戰區”)
網友們圍繞這條新聞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部分人認同“保密就是保打贏,泄密就會打不贏”,作為軍人應該嚴格遵守紀律,違反紀律理應受到處分。但也有網友提出質疑,認為影視劇裏軍人都是可以自由使用手機的,為何現實中軍人不能使用手機,那他們如何與家人親朋聯絡?還有的認為,普通戰士即使泄密,也不會有太大的危害,不應受到降銜、提前退役這樣的嚴重處分。
不得不説,在手機已經成為“人體新器官”的當下,官兵個人使用手機的自由、與社會保持接觸的願望,和部隊保守軍事秘密、實施集中統一管理的要求之間,構成了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據筆者一位剛轉業的同學介紹,他們單位近幾年遭受處分的官兵中,約三分之一是由於違規使用手機。
如何管好用好手機,成為當前部隊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手機成為失泄密的重要渠道
手機在方便人們工作、生活的同時,也成為情報收集竊取的重要來源,堪稱潛伏在每個人身邊的“間諜”。不止是對於解放軍,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軍隊,都受到手機管理的困擾。手機失管失控輕則造成失泄密,重則導致人員傷亡、戰鬥失敗等慘重後果。在筆者看來,手機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渠道導致失泄密問題:
一是因粗心大意導致被動泄密。
包括一些部隊人員在與家人聯繫時,不小心談論到涉密事宜、拍攝到部隊的武器裝備,在運用一些帶有定位功能的軟件時不小心泄露營區——特別是秘密基地——的座標,在與網友交流時暴露軍人身份,以及在手機中討論涉密事項等。
這次受到處分的李某某,就是因為頭腦中缺少“保密弦”導致泄密的。經調查核實,他通過微信、QQ等聊天工具,多次向家人和朋友談論軍事秘密、發送涉軍照片,並在手遊平台暴露軍人身份。
這方面的典型案例,還有健身設備定位追蹤公司“斯特拉瓦實驗室”通過分析全球熱力圖,可以清晰地分辨美軍在阿富汗、吉布提和敍利亞等地的秘密軍事基地。
台灣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軍官勞乃成,帶台灣女藝人李蒨蓉等一行親友前往修護廠房參觀,讓李蒨蓉等人坐進機密等級相當高的AH-64E阿帕奇直升機駕駛艙模擬駕駛,並違反台軍信息安全規定,讓李蒨蓉拍照。後來,李蒨蓉在網上秀出圖片,造成泄密問題。
李蒨蓉曝光阿帕奇直升機駕駛艙(圖自台媒)
此外,手機還可以在植入木馬病毒後,被敵對方情報人員進行遠程控制,操控攝像頭進行拍攝,運用聽筒進行竊聽,並實時分享座標。因此,即便是使用人已非常小心,甚至把手機關機,但也可能因攜帶手機進入涉密場所造成泄密。
二是在網絡上被敵特分子勾連賣密。
主要是一些境外情報人員,通過手機、網絡等渠道,以“尋找戀人”、“有償收集內部信息”、“邀請特約撰稿人”等名義,勾連那些在網絡上暴露軍人身份的人員,在持續加價之後,誘導他們出賣軍事秘密來換取報酬。
此外,也有一些人為了經濟利益,主動聯絡境外情報人員賣密。相對於被動泄密,主動泄密性質更為惡劣,遭受的處罰也更為嚴厲,一般都要判處有期徒刑,嚴重的會判死刑。
三是因手機泄露定位而被“斬首”。
2020年1月3日凌晨,伊朗伊斯蘭革命衞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少將,乘坐飛機抵達巴格達國際機場,剛剛坐上換乘汽車,就遭受到了美軍無人機的定點襲擊,3枚導彈精準命中其車輛。雖然他十分謹慎,使用的是老式諾基亞手機,但依然被美軍精確定位追蹤。
1996年4月22日凌晨4時,前車臣“總統”杜達耶夫在曠野打衞星電話時,被俄羅斯特別行動小組偵破,後者迅即通過GPS鎖定了杜達耶夫的位置,俄軍戰鬥機即刻向目標發射兩枚自動定位的空對地導彈,杜達耶夫頓時化為灰燼。之後,車臣反政府武裝的幾個頭頭,也因用手機通信泄露位置,同樣斃命於俄羅斯導彈。
本·拉登的助手阿布·巴耶達赫,也是因為使用手機暴露了藏身之地而落網。
四是因手機泄密曝光軍事行動、危害軍事安全。
這方面,俄羅斯軍隊的教訓十分慘重。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中,因俄軍內務部隊一名旅長使用手機指揮戰鬥時發生泄密,致使敵軍掌握了行軍路線並預先設伏,重創了俄軍。
2014年烏克蘭危機時,國際輿論一直懷疑俄羅斯正規軍進入烏克蘭秘密作戰,但是苦於沒有確鑿的證據。後來,俄軍一名軍人自拍照在網絡走紅,據分析拍攝地為烏克蘭,西方國家以此為確鑿證據,隨即對俄實施大規模製裁。雖然俄軍事法庭對這名軍人進行嚴厲懲罰,但造成的損失卻難以彌補。
俄羅斯軍人自拍照,被分析出拍攝於烏克蘭,最終坑了國家(圖自外媒)
考慮到智能手機對軍事機密造成極大的衝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軍隊都對官兵使用智能手機進行嚴格控制。
如俄羅斯軍隊規定,軍人一律不允許使用智能手機,而是隻能用簡單的按鍵手機。
美軍在一線作戰的官兵只允許使用特殊定製的智能手機,在網絡、系統構架、加密方法、軟件應用等方面進行了規範,禁止安裝使用中、俄等國家的APP。2019年11月,美軍陸軍學員司令部宣佈,禁止學員在穿着軍服時使用TikTok,聲稱該軟件處理用户信息的方式“令人擔憂”。
“戴着鐐銬起舞”
我軍由於實施集中統一管理的需要,對社會上先進的技術和運用的接納,總是會有“慢一拍”的現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部隊一度對戰士穿皮鞋、戴手錶、聽收音機等方面,管控十分嚴格。
手機在社會上得到廣泛應用之後,部隊一開始也是採取“封禁”的政策。2002年頒佈的《內務條令》規定:“除工作需要並經師(旅)以上單位首長批准外,軍人不得使用移動電話、尋呼機等通信工具。”
解放軍報等軍隊媒體多次公開發表警示性文章,諸如《戒除新兵手機依賴症防範泄密》等。軍營之內,《小心你的手機》、《無形的黑手》等內部宣傳警示教育片也輪番播出。
手機進軍營,一個班戰士坐在一起上網成為常見的場景。(圖自中國軍網)
直到2015年7月,原四總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基層工作指導和管理秩序若干規定》,其中明確規定“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軍隊人員在課外活動時間、休息日、節假日等個人支配的時間,可以使用手機(含智能手機),可以通過個人移動終端或者軍營網吧使用互聯網。具體辦法由師旅級單位結合實際制定。”這才打開了軍人使用智能手機的關卡。
據2016年4月《解放軍報》的一篇報道,在智能手機正式被放行前,陸軍第16集團軍某旅向官兵發放1800份調查問卷,想不到,對“你最期盼的事兒是什麼”的回答,“用智能手機上網”佔了98.6%,在你對“互聯網進軍營怎麼看”一題中,官兵齊刷刷地點了贊。這説明,當時官兵對開放使用智能手機的願望已十分急切,使用手機已成為大家的普遍心聲。
如前文所述,智能手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豐富官兵業餘文化生活、輔助進行作戰行動等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但也存在失泄密隱患和安全風險。在開放使用智能手機5年多時間內,很多部隊都在探索能夠兼顧保密需要和個性化需求的手機管理模式。
這方面,軍隊媒體進行了很多報道,綜合分析大概有這麼幾種方式:
一是通過安裝管控軟件,對手機操作進行監管。
如第79集團軍某旅與地方企業合作,成功研發出一款“安全衞士”防失泄密手機軟件,安裝到每名官兵的手機上。這款軟件通過後台操作終端,不僅能對敏感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和屏蔽,還能夠過濾和阻止訪問一些非法網站,確保不良信息進不來、涉軍信息出不去。
二是禁止手機的某些功能,從源頭上杜絕失泄密的可能。
如某集團軍對戰士的智能手機,通過禁用攝像頭、GPS等功能,防止照片、位置信息的產生,通過禁用USB、藍牙、SD卡等功能,防止信息泄露。這樣一來,手機只具備打電話、查網頁等基本功能,信息基本上是“單向流動”。
很多單位對官兵個人的智能手機進行統一管理,課餘時間集中使用(圖自《解放軍報》)
三是限定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地點,其他時間統一保管。
如規定只有在休息日時才能使用手機,使用時必須在宿舍等場所集體進行,相互之間也是一種監督約束。在會議室等重要場所外設置手機保管櫃,禁止將手機帶入涉密場所。
由於軍人使用手機受到監管較嚴格,不像地方老百姓那樣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有人形象地稱之為“戴着鐐銬起舞”,享受的是有限度的“自由”。
“機外機”、“卡外卡”緣何難以杜絕
實施集中統一管理的前提,是對官兵的手機進行統一登記、統一管理。《內務條令》規定:軍人使用移動電話,實行實名制管理。旅(團)級以上單位應當對使用人員的姓名、部職別、電話號碼和移動電話品牌型號等進行登記備案,“不使用時,通常集中保管”。
但這次受處分的戰士陳某某,使用的是“機外機”、“卡外卡”,即在實名登記的手機和卡號之外,他私下購買了另外一部手機和卡,多次在訓練執勤期間偷偷摸摸使用,這樣一來部隊就無法進行有效監管,上網行為也存在失管失控的危險。
《解放軍報》曾刊發文章,對戰士的“第二部手機”問題進行討論。筆者詢問那位剛轉業的同學,為何有這些軍人,明知使用“機外機”、“卡外卡”會遭受處分,影響個人成長進步,甚至會成為一生的污點,居然還在偷偷摸摸使用呢?這不是自己往槍口上撞嗎?
據同學分析,主要有這麼幾種原因:
一是考慮到個人隱私。
軍人使用手機,很多是為了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與親人交流,特別是因為外出不便,與愛人或追求對象交流只能靠視頻。雖然部隊明確表示管控軟件只過濾涉軍敏感信息,但仍有少數人有一種被監視的不適感,擔心個人隱私會被聯合開發的地方公司所掌握。
另外,有些人想在視頻時聊一些親密或不適合公開的話題,但在集體場所又總感覺“放不開”。所以有些人偷偷摸摸使用第二部手機,就是為了有更多的隱私空間。
二是想着隨時隨地使用手機。
有些遊戲癮比較大的人,感到每週只能用幾次手機比較不盡興,不如自己偷偷購買一部手機,只要沒人注意就拿出來“吃雞”過過癮。這些人少不了和管理者玩起貓鼠遊戲,在廁所水箱、垃圾桶底部等地方藏匿手機。據同學介紹,他甚至有一次發現,有人在營區大樹下挖坑埋手機,改造蓄電池來充電。
人手一機已經不是夢想,但使用還是受到了限制。(圖自中國軍網)
三是追求更舒適的用網體驗。
部隊一般統一使用某個通訊公司的手機號,在同一時間內集中使用手機,這就造成了瞬間用户流量需求猛增,有時網絡就會變得比較差,遊戲和視頻會卡頓。有的用第二部手機,就是為了能夠一個人享受“信息高速公路”。
四是為了辦事方便。
一些單位對賬內手機封禁了定位、拍照等功能,在營區內還感覺不到什麼不便,但一旦出營門辦事,就會遭遇意想不到的尷尬。
有一次,同學去郊區辦事,單位公車有事先回去了,辦完事他想叫個網約車,因為開不了定位而無法使用,後來借用地方人員的手機才叫到了車。有的高級士官與廠家進行聯繫、諮詢技術問題,因能用手機時廠家都下班了,有時只能給人家微信留言。此外,類似叫外賣、網購等需求,都受到了限制。
五是不排除個別人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例如進行網貸,滿足個人高消費的需求;陷入網賭,被騙取大量金錢,等等。
正是由於種種合理或者非合理的訴求,“第二部手機”問題屢禁不絕,成為部隊管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有的甚至會滋生失泄密、網賭網貸等嚴重問題,必須高度重視並予以解決。
尋找集體利益與個人訴求之間的平衡點
筆者的那位同學談道,加強手機管理應該貫徹寬嚴相濟、堵疏結合的原則,既滿足部隊管理的特殊要求,又能兼顧到個人的多樣化要求。他建議:
一是研發軍用版手機,配發全軍官兵,實現24小時使用。
通過加密等手段,既可作為訓練、學習的工具,如用於輔助計算射擊諸元、呼叫火力支援,在上教育課時可現場查閲資料、播放視頻、對授課情況進行打分點評;又能夠滿足個人社交、通訊、娛樂等需求,讓手機成為官兵有力有效的工具、助手,而非嚴密防範、封禁的“對手”。
一些國外軍隊把智能手機作為重要的作戰輔助工具(圖自Soldier Systems)
二是改變當前由各單位自行聯合地方企業研製管控軟件、造成“煙囱林立”的模式,研發全軍統一的手機監管軟件,通過分級限定權限的方式,使之能夠符合各級管控手機的要求,又兼顧到官兵保護個人隱私等訴求。
三是與地方企業進行合作,通過研發虛擬地址、虛擬號碼等手段,在保證部隊軍事秘密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官兵網絡購物、呼叫網約車、叫外賣、分享定位等方面需求。
四是保障官兵正當的用網權限。
正如一些基層官兵吐槽的那樣,現在部隊新媒體宣傳十分火熱,無論是公眾號、視頻號還是抖音,都有大量關於軍營生活的圖片與視頻,有的還挺詼諧幽默。但一些單位在查驗手機時,卻明確要求手機中不得存儲個人軍裝照,不得點贊或關注軍事類公眾號,讓5G手機去功能化,活生生變成“2G板磚”。
在一個軍事類公眾號關於手機管理的文章下,基層官兵紛紛吐槽(截圖自“一號哨位”)
應當改變當前“一刀切”、“一禁了之”的做法,列出相對詳細的“正面清單”,明確哪些行為可做,哪些行為不可做,讓大家用起手機來不再有後顧之憂。
五是正確看待官兵在網絡遊戲、社會交際等方面的訴求,在搞好教育引導、讓官兵知道違法亂紀的事情不能幹的前提下,對他們打遊戲、談朋友等行為一般不作干涉,並鼓勵他們運用手機、軍網資源等發展個人愛好,為以後退役後與社會無縫對接打下基礎。
(參考資料:解放軍報、中國軍網、“一號哨位”等相關新聞報道和言論評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