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謊是大多數父母都會遇到的事情。有些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沒有問清孩子撒謊的真正原因,直接就開始批評孩子。這對孩子來説,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傷害。父母應該學會給孩子的謊言分類,引導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01.
我朋友的一個孩子,在一次拼字大賽中,她一路過關,進入了決賽。
在決賽中,因為一時的緊張,她對某個字母的的發音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偏差。這增加了評委們對她説的字母的辨識難度。其實,她根據某些同學的低聲議論,猜到這個字的正確拼法應該是A。但她卻説自己發音錯了,字母是E。
主審也看出她大概已經知道了正確的答案,於是問她為什麼放棄獲得冠軍的機會,願意説出錯誤的發音。她只是平靜地回答,她想做個誠實的孩子。
此時,幾乎所有的觀眾都被她的誠實所感染,一致給她鼓掌。
孩子放棄獲得冠軍的機會,選擇了誠實,贏得了更多人的認可。這背後的意義,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02.
如果孩子明明發現自己拼錯了,自己不應該得冠軍,卻還享受着冠軍的榮譽,結果會怎麼樣?最大的困擾來自於情緒。
這種情緒可能是擔心:別的同學會不會已經發現了?也許有人已經告訴老師了吧?老師會怎麼想我?我的獎勵會不會被拿走?會不會被懲罰?還可能是羞愧和自責:我本來不配得到這些……
誠實的孩子則不必擔心這些內心的審判。因為誠實的孩子內心坦蕩,沒有什麼隱瞞的東西,處於一種輕鬆愉悦的狀態。
03.
有相關研究表明,一個孩子,從2歲開始,就有説謊的能力了。到12歲的時候,説謊的能力達到峯值。
那麼孩子撒謊的類型有哪些呢?
①無意識撒謊
無意識撒謊更多的是對於幼兒園,或者是還未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説,如果兩個孩子在一起打架,旁邊還有一個孩子目睹了全過程。
當家長或者老師詢問的時候,目睹過程的這個孩子便會出現撒謊行為。
但實際上,此時孩子出現的是無意識撒謊行為,尤其是當家長跟老師讓孩子出來作證的時候,他們的心情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從而出現謊言。
②逃避型撒謊
孩子出現逃避型撒謊,大多是因為自己犯了錯,害怕被父母責罰,由此選擇用謊言來掩飾一切。
例如,孩子不小心將花瓶打碎,因為害怕父母責怪,所以便利用謊言來掩蓋。
針對此類情況,家長應反思平時對孩子是否過於嚴厲,以至於讓孩子如此害怕自己。
③博取關注撒謊
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注,如果孩子長期處於一個不被關心的環境,或者總被父母忽略的話,那麼孩子也會通過謊言來引起大人的關注。
在孩子的世界裏,除了眼前新奇的事物,眼睛裏看到的、耳朵裏聽到的、心裏面想的全部都是自己的爸爸媽媽。
一旦家長因為工作上、生活上的事情變得忙碌時,就會忽略孩子的感受。而此時孩子就會想到用謊言的形式吸引家長的注意力,來讓他們陪着自己一起玩耍。
04.
對於孩子説謊,很多家長採取的都是懲罰教育,而忽略了孩子説謊背後的原因,往往是治標不治本。那麼我們作為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呢?
①瞭解孩子背後的訴求
就像我們上面説的,孩子的謊言其實也有不同分類,針對孩子無意識的説謊行為,我覺得家長不要過於慌張。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並不明白自己説出的是謊話,而是一種無意識行為,將現實與想象混淆。這種情況會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而消失。
當孩子已經上了小學之後,此時再出現謊言便是有意識行為。在每一個謊話的背後,其實都隱藏着孩子內心的訴求。家長應該觀察孩子的行為,瞭解背後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藥。
②以包容的態度來接納孩子
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以前做過這樣一則實驗。在別人交流的時候,他用攝像機錄下全過程,結果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成年人每天至少要説三次謊話。
可見成年人説謊都是一種習慣。我們能夠替自己辯解,卻不能以同樣包容的態度來接納孩子。一旦孩子説了謊話的時候,便斷定他們一定是一個品行不良的人。
孩子也是人,當他們長大的時候,也會有各種理由撒謊。家長不應過分苛刻,當我們給孩子更多包容以及理解的時候,才會發現這一切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糕。
③不要用打罵方式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不乏這樣一些家長,當孩子説了謊話的時候,父母常常會將這種行為與道德聯繫在一起,以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但這樣做其實沒有任何作用。在整個過程中,正是父母的打罵教育逼着孩子再次撒謊。因為當孩子説出真相後,會遭受父母的暴力。
嚴厲的懲罰方式,不僅不會改善孩子的撒謊行為,還會讓孩子出現進一步的謊話行為。
在我看來,培養孩子的誠信意識,應從我們家長做起。孩子從小在家長大,模仿最多的對象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因此,家長應該首先樹立起一個誠信的形象,這樣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誠信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