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聆聽“兩區”春之聲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綜合

長沙晚報評論員

“東南紫氣來衡嶽,日夜江聲下洞庭”。3月30日,正是春潮奔湧、百舸爭流的時節,湘江長沙段第三條過江隧道——湘雅路過江通道開始盾構掘進。同一天,湘江兩岸“大招”頻出、“勁弩”連發。

在湘江東岸,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管理委員會3月30日正式揭牌啓用,同時長沙片區人才政策發佈,25個產業項目集中籤約,總投資330.9億元;在湘江西岸,湖南湘江新區和嶽麓區30日開展2021年開門紅產業項目集中籤約活動,23個含金量高的項目落户,總投資超700億元。

如果説湘江是一首歌,那日日夜夜的“江聲”就是一個個項目應勢而動的青春之歌;如果説長沙是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畫卷,那湘江兩岸幹部羣眾創新實幹的足跡,就是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產業崛起推進圖。

從6年前湖南湘江新區正式掛牌,到半年前湖南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從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文創+科創”打天下,到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的“科創”闖世界;從“種業硅谷”“中國V谷”到“湘江智谷”“高新麓谷”……如今的湘江兩岸,形成了“兩區”“兩山”“四谷”的創新發展格局,恰如一顆顆璀璨的新星升起,凌空爭輝。尤其是“兩區”疊加的巨大優勢,為長沙當好實施“三高四新”戰略領頭雁、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示範區注入了強勁動能。

站在中部崛起的戰略高度,“兩區”這一對“雙子星座”,同時充當着一個關鍵角色——“試驗田”;肩負着同一個使命——改革開放創新。所不同的是,湖南湘江新區承擔着深化改革、先行先試的重任,屬於改革創新的排頭兵;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則着力打造全球高端裝備製造業基地、內陸地區高端現代服務業中心、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和中部地區崛起增長極,屬於制度創新、內陸開放的急先鋒。

“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湖南人素以“胸懷天下、敢為人先”為己任,亦素有“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精神。這正是改革創新所需的膽識、制度創新倚仗的激情。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許達哲強調,要加快把湖南湘江新區打造成湖南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把湖南自貿試驗區打造成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載體。

敢為人先,才能發展領先;敢闖新路,才能開創新局。短短半年時間,湖南自貿試驗區121項改革試點任務已落實近30項,初步形成近10項制度創新經驗,其中長沙片區完成的“三關合一”和“一業一證”等改革事項尤其令人矚目。而湖南湘江新區掛牌6年來,更是通過深化改革創新,已成為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示範標杆。

發展未有窮期,奮鬥永不言止。近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桂英到湖南湘江新區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時強調,要堅持政治導向,把格局放大;堅持目標導向,把座標抬高;堅持問題導向,把基礎打牢。這對“兩區”建設提出了更多新的期望和要求。

把發展格局放大,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全球視野的高度,深刻把握重大戰略機遇。當前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長株潭一體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錯過機遇就可能錯過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樹立戰略眼光、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切實挺起省會擔當,展現更多作為。特別是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應立足長沙實際,推動113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實落地,儘快形成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和典型案例。

把發展座標抬高,就是要與最優者“對標”、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實現爭先進位。“兩區”肩負重任,要在長株潭一體化進程中邁出更大更快的步伐;要始終堅持“項目為王”,在深化改革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努力創造新供給、培育新平台、用活新引擎,走出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先的發展新路子。

把發展基礎打牢,就是要樹牢實幹擔當的工作作風,打造出行穩致遠的“壓艙石”。這要求以問題為導向,對照先進城市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發揚服務企業的“店小二”精神,不斷增強企業吸附力、滿意度、歸屬感;要求紮實踐行“四到”服務理念,全力打造“傾力支持、立説立行、精心呵護”新型政商關係;要求着力構建人才集聚“強磁場”,為“兩區”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前行;任重道遠,更需快馬加鞭。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又一則春天的訊息,孕育大地勃勃生機;這是又一股強勁的東風,催動湘江浩浩風帆;這是又一個衝鋒的號角,激勵“兩區”奮鬥者快馬加鞭搶佔制高點,再接再厲下好先手棋。

我們一定要加強幹部的作風建設。路線方針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兩區”的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擺在面前,長沙的同志怎麼幹?就是要學習、創新加實幹。只有用創新實幹的腳步把大地踩實踩熱,國家賦予“兩區”的發展政策才能用好,才能變成生產力,才能贏得高質量,才能變成老百姓的福祉。

湘江兩岸,且聽“兩區”慷慨激昂的春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