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這3句話你一定用得到!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寫道:“我們習慣於對家人大喊大叫,指責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溝通,學不會道謝,也不懂得道歉。我們都覺得自己已經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卻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有效溝通。”
衝孩子發脾氣也許是在不經意的時候,當孩子拖拉磨蹭、當孩子把家裏弄得一團糟時、當孩子思考半天卻寫了錯誤答案等等情況,而一連串脾氣下來,其實你會發現帶着情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對孩子的傷害還很大。
1.衝孩子發脾氣,只會讓孩子學會逃避
“當你衝着孩子吼叫時,孩子大腦會自動轉入逃生機制:“罵完就過去了。”等到次數多了,孩子已經免疫了,根本不在乎你説了什麼。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孩子學會逃避,認為承受了父母的“發脾氣”這個事情就過去了,君子反求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變孩子就變。而且,如果父母帶着攻擊性的言語,很容易摧毀親子之間的信賴和尊重。父母情緒很糟糕時,是無法教會孩子任何道理的。
2.父母是孩子的模板
孩子從出生開始,學習和模仿的都是父母,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每做出一個動作,孩子總能反射出這個動作的影像。孩子存在的問題,與父母的行為密不可分。如果孩子膽小、羞怯,可能和平日你的管教有關,如果孩子退縮、逃避,是因為遭到了我們的輕視和打擊等等,如果你期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同樣父母也要朝着這個方向去努力,給孩子好的榜樣才是最重要。父母願意為孩子改變,收斂自己的脾氣,學着情緒管理,才能夠和孩子有效溝通,一起進步。
3發脾氣一種放肆,教育需要剋制
每個人都會有生氣、不耐煩等負面情緒,父母也一樣,感到疲勞、沮喪、生氣的時候,最容易將脾氣對孩子爆發。儘管這只是一時之氣,很快就會過去,但糟糕的是這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發脾氣前,爸爸媽媽們先想好這3個問題,讓自己有思考和緩衝的時間:
第一, 為什麼會生氣?孩子發生的事情在自己的腦袋中重新組織一遍,找到引起脾氣的衝突點,想好解決的方法,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第二, 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平日的教育方式出現問題,還是因為孩子有他的想法,我是不是要先聽完他怎麼説。
第三, 除了大吼大叫對着孩子發脾氣,是不是有其他方法解決,是孩子更能夠接受的?
如果已經對孩子發脾氣了,可以做以下幾點:
第一, 正式自己的問題,不用再內疚和後悔,而是要留心孩子的情緒。
第二, 和孩子表達自己發脾氣的原因,不是指責,也不是給孩子貼標籤,就事論事,表達你對孩子的感受。
第三, 可以和孩子説明這個行為的問題,而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又是什麼,解決問題的方法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願每個父母都能學會用一顆平等、尊重、欣賞與接納的心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