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黎巴嫩示威者設“革命總部”被驅散,美駐黎使館鼓動示威被諷“雙標”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綜合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特約記者 黃培昭 林日 陳康 柳玉鵬】一場毀滅性的大爆炸給曾經有“中東巴黎”之稱的黎巴嫩帶來的災難性影響仍在發酵。當地時間8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一些示威者衝進外交部,並宣佈其為“革命總部”。與此同時,由法國和聯合國倡議的國際援助黎巴嫩視頻會議於9日召開。一向只喜歡從外國要錢而不願向外掏錢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罕見地宣佈他將參加這次會議。不過,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前一天發的一則鼓動示威的推文,暴露出此前曾推動“阿拉伯之春”亂局的美國政府的真實想法。對此,有網友將該推文主語換成“美國黑人”諷刺稱,“美國黑人遭受了太多的苦難,他們理應擁有傾聽他們的意見並改變方針的領導人,以回應民眾對透明度和問責制度的要求”。

多個政府部門一度被佔

據法新社9日報道,貝魯特當地時間週六(8日)發生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活動,示威者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造成1名警察死亡、238人受傷。據報道,當天由多名黎巴嫩退役軍官率領的抗議者衝進外交部,並宣佈其為“革命總部”。這次“接管”行動還被當地電視台直播。

據報道,當地時間8日,數千名抗議者在市中心破敗不堪的街道遊行,並在烈士廣場聚集。示威者打出“政府謀殺人民”“你們貪污腐敗,現在更是罪犯”等標語。有示威者還高呼“人民要推翻政權”,宣稱“這場毀滅整個城市並震驚世界的爆炸是黎巴嫩政府無能和腐敗的直接後果”。他們向警方拋擲石塊和燃燒瓶,警方則使用催淚瓦斯試圖驅散示威者。此後,在增援的黎巴嫩國內安全部隊到達後,這些示威者才從外交部大樓被驅散出去。示威者當天除了闖入黎外交部大樓外,還闖入了經濟部、環境部和銀行協會的總部大樓。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黎巴嫩國內民眾對政府未能預防此次大爆炸的憤怒持續加劇。在貝魯特8日爆發的大規模示威中,有大約1萬人參加。示威活動開始後,抗議者在烈士廣場豎起了模擬絞刑架,亮明瞭抗議者對執政者的看法。

俄羅斯《消息報》9日稱,經過5個多月的平靜,黎巴嫩的街頭抗議再次爆發。報道稱,這次爆炸事件只是抗議活動再次爆發的一根導火索。2011年“阿拉伯之春”時流行的“人民要推翻政權”的口號回來了,許多人要求對造成悲劇的人判處絞刑。俄東方學家馬圖佐夫稱,實際上,在貝魯特港大爆炸發生之前,黎巴嫩的局勢就很緊張。此前黎巴嫩人譴責政府腐敗,但只是導致政府的更迭,而不是體制的變化。今天,抗議者要求對政治結構進行全面改革,而不是重新分配政府中的幾個職位。

爆炸原因和責任仍在調查

黎巴嫩國家新聞社(NNA)9日稱,法官科裏將在週一與安全部門負責人恢復有關大爆炸原因的聽證會。目前,黎當局已經拘留了與爆炸有關的16人,包括海關總署署長達希爾、貝魯特港口負責人庫萊提姆等。此前,黎巴嫩總統奧恩表示,目前仍不能排除外部力量介入貝魯特爆炸的可能性,他強調“存在通過導彈、炸彈或其他行為導致大爆炸的可能性”。

8日,黎巴嫩總理迪亞卜呼籲提前舉行議會選舉,以打破使黎巴嫩陷入政治和經濟危機的僵局。迪亞卜表示,他將再擔任總理兩個月,希望各派能在此期間達成一致。迪亞卜強調説:“這個國家生活在一個巨大災難留下的毀滅性影響中”。迪亞卜透露,貝魯特港的災難是“腐敗和多年管理不善的結果”。

黎巴嫩主流媒體《白天報》稱,截至9日,這次大爆炸已造成至少158人死亡,6000多人受傷,數十人失蹤,30多萬人由於房子被毀而無家可歸、流離失所。俄羅斯衞星通訊社稱,貝魯特港的大爆炸讓黎巴嫩民眾瀕臨生死邊緣。黎經濟學家奧斯曼認為,黎巴嫩正在迅速下滑到1912年該國曆史上最飢餓年代的水平。黎巴嫩處於人道主義災難的邊緣,需要立即尋求國外的援助,否則國家可能根本無法挺過這幾個月。

謹防大國借援助干涉黎內政

國際領導人9日召開視頻會議為黎巴嫩籌集援助資金。這場視頻會議是由法國和聯合國倡議召開的,於黎當地時間下午2時開始。法國總統馬克龍6日曾訪問貝魯特,並宣佈將協調一場國際援助會議以支持黎巴嫩。馬克龍9日表示,這次會議的目標是迅速和有效地採取行動,協調國際社會的援助,以便儘可能有效地向黎巴嫩人民提供幫助。他還稱:“我們必須共同努力,確保暴力和混亂都不會得逞……這關係到黎巴嫩的未來。”來自歐盟成員國、中國、俄羅斯、埃及、約旦、英國以及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9日也參加了這次視頻會議。他在會上呼籲黎巴嫩對爆炸進行“全面和透明的調查”,並對黎抗議活動表示支持。白宮發言人稱:“總統呼籲黎政府保持冷靜,並承認和平抗議者要求透明度、改革和問責制的合法呼籲。”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8日晚上在接受福克斯新聞台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府將盡一切努力幫助黎巴嫩。與此同時,埃斯珀還有意無意把禍水往黎巴嫩真主黨身上引,他稱:“你知道,正如特朗普總統所説,我們認為可能發生了襲擊。我們中的一些人猜測,可能是真主黨運送武器的船隻爆炸了。也許是真主黨製造炸彈的設施。”

法國24小時電視台稱,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斷然否認真主黨在該港口儲存有武器。他還呼籲對爆炸事件展開公正調查,嚴厲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俄新社8日稱,俄駐黎巴嫩大使扎瑟普金表示,許多國家都宣稱將幫助黎巴嫩重建。但現實是不同的,重要的是密切審視當前局勢,應該防止一些國家打着人道主義援助的幌子干涉黎巴嫩內政。報道稱,特朗普宣稱將參加國際援助黎巴嫩會議,但考慮到他對向外援助一直持懷疑立場,因此許多觀察家猜測特朗普在此次會議上不會做出無償援助黎巴嫩的決定。

“在飽受摧殘的貝魯特爆發抗議活動之際,美國鼓勵黎巴嫩和平示威。”據“今日俄羅斯”網站報道,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8日發推稱:“黎巴嫩人民遭受了太多苦難,他們理應擁有聽取他們意見並改變方針的領導人,以回應民眾對透明度和問責制度的要求。”美國大使館還稱,美國支持黎巴嫩示威者“和平抗議的權利”,並呼籲警方及示威者“避免暴力”。這條推文立即引發很多網友質疑。有網友反問:“美國還記得自己是怎麼對待本國示威者的嗎?”還有網友把這條推文的主語換成了“美國黑人”,諷刺美國“雙標”和“虛偽”。

中東網絡媒體“人民快訊”網站稱,造成黎巴嫩如今境況的原因除了執政階層腐敗無能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它的地緣政治位置。美國對地處重要盟邦以色列北方、敍利亞西南方的黎巴嫩有明確的利益。美國及其中東盟友可能會藉機削弱伊朗支持的真主黨。報道引述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中東歷史教授薩非丹的話稱:“公然親以色列的華盛頓可能會脅迫黎巴嫩接受其區域政策來換取援助。”他稱,如果美國趁人之危,將對黎巴嫩的穩定帶來更大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