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拜登政府正計劃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的制裁措施。其實,今年初以來,美國就以俄羅斯干涉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為由,一再威脅將採取措施加大對俄製裁力度,甚至考慮將俄逐出SWIFT結算系統。俄羅斯對此予以強烈譴責,並示威性地宣稱,已就“切斷SWIFT結算機制”做好充分準備。俄同時宣佈,大幅調整國家福利基金(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貨幣結構,徹底清除美元,將其從35%的佔比降為零,同時提高歐元、人民幣和黃金的佔比,必要時還將向國有企業發出對外結算全面轉向歐元的指令。
由此,俄羅斯“去美元化”再度引發熱議,甚至成為不久前召開的聖彼得堡經濟論壇上的核心話題。普京總統公開表示,俄羅斯正在考慮使用本幣結算的可能性。他指責美國把美元當作政治工具,損害了美元的信任度,削弱了其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作用,俄羅斯必須採取應對措施以維護本國利益。
其實,“去美元化”在俄羅斯社會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多年以前俄羅斯政府就出台過多項“去美元化”的政策措施。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經濟轉型之初,生產連年下降,國民經濟一片凋敝,本幣惡性貶值,盧布的信譽一落千丈,民眾紛紛爭搶美元作為結算和儲蓄工具,一時間美元氾濫,國民經濟呈現出極端嚴重的美元化傾向。進入新世紀之後,隨着國民經濟的逐漸企穩,俄羅斯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對美元採取適當的剝離措施。當時的舉措並非針對美國,而是為了整頓國內市場,規範金融秩序,重新確立盧布的法幣地位,帶有維護國家金融主權的意味,與國際關係無關。不過,近年來俄羅斯社會掀起的“去美元化”浪潮,其背景和目的完全不同於以往。
2013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俄羅斯將克里米亞半島重新納入自家版圖,遭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強烈譴責和抵制,來自美西方的經濟制裁不斷加碼,面對美國的敵對行為,俄羅斯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去美元化”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普京開啓第四任總統任期之初就在國會發表的演説中指出,美元的壟斷地位不僅是不穩定的,而且是危險的,要改變國家的外匯儲備結構,尤其是在美國對俄實施經濟制裁的情況下,為了加強俄羅斯的“經濟主權”,有必要與美元“決裂”。
過去幾年裏,俄羅斯採取實際措施從多方面與美元分離:逐漸減少以美元計價的存量資產;調整外匯儲備結構,降低美元比例,增加其他儲備貨幣和貴金屬比例;壓縮對美國國債的投資規模,從過去的千億美元猛降至目前的不足40億美元;在對外貿易、特別是大宗商品的購銷合同中儘量使用本幣或歐元、人民幣等其他非美元貨幣進行結算,至去年中期,在俄對外出口中美元結算的比例首次降至50%以下;與多國擴大貨幣互換規模,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這一次俄羅斯更是擺出一副要與美元徹底決裂的架勢。按照俄羅斯的説法,此舉完全出於被迫,是為了防範美國可能採取的極端金融制裁措施,屬於預防性的自保自衞行動。實際上這更是一種政治宣示,是對美國霸權的抗議、嘲諷和蔑視。正像俄羅斯經濟學家安東·塔巴赫所説的那樣,這是一個“地緣政治決定”。
就總體而言,“去美元化”不會給俄羅斯帶來重大影響。在俄羅斯境內盧布遭國民唾棄的時期已經過去,民眾生活中的美元化現象也不復存在,盧布作為法定貨幣的地位基本穩定,因而“去美元化”對國內經濟和民眾生活基本不會產生明顯影響。俄羅斯與美國的直接貿易額微不足道,它的主要貿易伙伴是歐盟和中國,與這兩大經濟體的貿易規模在其對外貿易總額中的佔比常年維持在70%左右,與歐盟和中國的貿易改用歐元和人民幣結算理論上不存在障礙。因此,“去美元化”在俄對外貿易方面的影響也將是有限的。
“去美元化”對美國來説顯然是不利的,儘管此舉不可能從根本上撼動美元的國際地位,但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它的影響範圍,降低它的影響力。廣泛採用歐元和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強化其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同時也為歐元地區各國所樂見。這將使得美國在盟友面前陷入尷尬境地,本身就是對美國的一種羞辱,在某種程度上起到分化西方國家的作用。(程亦軍,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