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説,愛和溺愛的界限都太過模糊,很多時候讓人分不清楚。即使心裏自我告誡過上萬次:不能溺愛孩子。但是總是出於各種原因,在有意無意間做了不少溺愛孩子的事,以下這3種無意識的溺愛行為最為常見:
溺愛是毀滅性的教育方式,它會壓制而不是助長孩子的成長。對這一點的共識應該不成問題,只怕天下多數父母都知道溺愛不好,真正的問題是:明明知道溺愛不好,但為什麼,那麼多的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愛行為呢?
看起來,溺愛彷彿有那麼一點偉大的味道,因為從現象上看,溺愛的父母是通過犧牲自己來滿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實際上,溺愛源自父母的自戀,溺愛的父母無視孩子真實的成長需要,而是將孩子當成自己的另一個“我”,給予過度滿足。可以説,無限制地給予孩子,其實是無限制地在給予自己。
事事替孩子包辦
有些家長非常溺愛自己的孩子,凡事都要為孩子代辦好,例如,孩子有些小事情不想做,父母們就為孩子做好了,久而久之,孩子漸漸長大了,連自理能力都沒有,不僅事事都要依賴父母,還不懂得為父母分憂。家長們要知道,如果再這樣事事包辦下去,你必然會失去一個勤快、能幹、上進的好孩子。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不會關心他人。
無限制的滿足
現在的物價無論再怎麼攀升,都無法阻止父母為孩子們消費的衝動。尤其我們小時候沒有得到的東西,許多父母往往都會讓孩子盡情滿足,以表對孩子的愛,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獲得幸福。尤其是城市裏的家庭,生活條件都不錯,再差也差不到哪去,父母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滿足孩子的需求,更不會虧待孩子,造成孩子想要什麼有什麼,哪怕家裏已經堆積如山,只要孩子喜歡照樣收入囊中。
讓孩子變的不會珍惜物品,不會節儉,隨意浪費,這樣的孩子更不用説會擁有什麼吃苦耐勞的精神了。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明白,賺錢不易,什麼東西都不是輕易得來的,需要努力付出才能獲取收穫,可是等到孩子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喪失了具備這種優良性格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