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價當今中美的關係,用“冰點”這個詞是最適合不過了。在美國的不斷打壓和各種污衊之下,中美關係可以堪稱正處於歷史最差的期。造成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是以特朗普為首的美國政府。而根本原因,還是兩個不同意識形態的較量。只是現在這種衝突被別有用心的人有意誇大了,成為了一種不理性的碰撞。不過在兩國關係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之下,有一些理智的美國人回過神來了,認為特朗普不該針對我國。因為有很多美國人日常需要的東西,如果離開了我國的供應,是很難買到的。
上世紀後半段,受社會制度和資本逐利性的影響,美國開始進行產業轉移和升級。一些利潤較低的行業都被轉移去了成本較低的國家,比如工業和低端製藥業等等。轉而發展的,則是利潤極高的金融業和服務業。這雖然可以幫助美國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但問題在於,本土民眾需要的低端生活必需品,只能依靠進口,美國國內根本沒有這樣的工廠。
而在過去的這幾十年內,美國這些生活必需品和各種生產原料的最大供應方,就是我國。我國一直以來都在全球化市場下扮演着不起眼、但卻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產品,只有在我國才可以用低成本、高效率、優質量的方式生產出來,這是目前所有發達國家都不具備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國擁有完整且專業的技術產業鏈。這就使得一心想要分化我國世界工廠地位的西方國家,和想要接過這一稱號的東南亞國家,無法得逞。
而對於工業的弱勢,以及在生活必需品和各種生產原料等方面對我國極其依賴的這些問題,美國政府很早意識到了,尤其是在特朗普上任之後。看起來他的很多操作都很任性,不僅要求本國企業把工廠搬回國內,還要求大多數在美國發展的企業在必須美國本土建廠。特朗普做這麼多事情,其實就是為了解決美國當前在工業製造,以及產業鏈上弱勢的問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這還可以解決不少當地的就業問題。不要忘了,特朗普另外一個身份,可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如何讓公司獲取更多利潤,沒有哪任總統比他更清楚。只不過現在這個公司,變成了美國而已。
但不論是讓工業和製造業迴流美國,還是分解我國的產業鏈,都是非常困難,甚至可以説是無法做到的事情。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一直以來都無法解決的終極問題,搞迴流和產業升級都是飲鴆止渴而已。除非未來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發展,不然從現階段來説,就算美國回去了大量企業,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遲早也會因為極高的成本而主動關閉或撤出。
至於我國的世界工廠地位,這更是不用擔心的地方。最簡單的,要養活現在的十幾億人口,絕對不能丟掉或拋棄現在的地位。只不過未來的世界工廠和現在會有些不同,因為產業肯定要隨着生活水平提升的。那時的我國雖然在傳統制造業上沒了人力和土地成本優勢,但可以通過創新保持競爭力。除此之外,未來我國要發展一個重大趨勢,就是與歐美的發達國家競爭中高端製造業。到那時,它們會在整個製造業都需要我國。不要以為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要讓這幾乎佔全球20%的人口,獲得全球前20%的生活水平,這是必須做到的事,小編也相信在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