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多地層層加碼被國務院通報,倒逼地方提升精細化治理能力

相較於盲目放鬆可能帶來的風險,過度防疫的代價同樣值得警惕。

9月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又有地方因疫情防控層層加碼被通報曝光,涉及5省8地,分別是河南省商丘市、三門峽市、開封市,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台州市、湖州市德清縣,河北省邯鄲市邱縣、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

這些地方被通報的原因,主要包括對低風險來(返)人員社區報備不批准、不回應,要求外來(返)人員提供不切實際的社區報備材料,在外來(返)人員進行社區報備後,仍然採取集中隔離等強制手段限制出行等,這些都與此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佈的防疫“九不準”原則相違背。

評論丨多地層層加碼被國務院通報,倒逼地方提升精細化治理能力

↑圖據南方都市報

今年以來,地方過度防控現象已多次被通報曝光,但這一次有着更顯特殊的意味。眾所周知,當前全國多地進入新一輪抗疫週期,不少地方的防控措施都有所升級。在此背景下,對一些地方的層層加碼過度防疫行為予以曝光,警示意義無疑更強。它所傳遞出的信號很明顯,那就是即便在目前的情況下,防疫措施也絕不是越狠越好,更不可胡來亂來,“九不準”原則依然應該被嚴格堅持。

防疫的科學性、精準性,一端連接着防疫效率,一端關乎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常秩序,如何有效將兩者平衡好,是當前各地的必答題。當然,也有聲音認為,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思維,是對地方政府的苛求,但其實不然。要知道,社會治理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事,成功的治理,就是要學會在各種利害關係中找到最合理的平衡點與妥協點,從而尋求最佳的社會治理效果——這不過是對地方政府最基本的要求。反之,如果簡單粗暴地只顧一頭,那也是失敗的治理。

事實上,平衡好防疫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看似複雜,但也仍有基本的規則可以遵循。要知道,所謂“過度”“層層加碼”,它是有着明確的政策參考的,並不是一種主觀判斷。比如,防疫“九不準”中明確要求,不準對來自低風險地區人員採取強制勸返、隔離等限制措施,不準隨意擴大采取隔離、管控措施的風險人員範圍……如果能夠嚴格遵照這些要求執行,自然也就無所謂“過度”了。説到底,一些地方之所以習慣“加碼”和“一刀切”,除了是懶政衝動使然,本質癥結還是規則意識不強、權力濫用空間大。

應該看到,在當前的防疫機制之下,相關防疫政策要求已經非常高了。在此基礎上還擅自加碼,最終只會過度提升防疫的社會成本,打破本該有的平衡,影響到經濟大盤的穩定。也因此,對一些“過頭”“過度”,動不動就“一刀切”的防疫做法,就該及時予以批評曝光。以鮮明的治理態度,破除那種“寧緊勿松”的防疫思維,並給社會各方樹立準確的防疫預期。同時,這也可倒逼地方提升精細化治理能力。

防疫持續到今天,科學平衡好防疫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已經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考驗地方的治理智慧。就一些地方的具體做法來看,相較於盲目放鬆可能帶來的風險,過度防疫的代價同樣值得警惕。國務院的通報是一種糾偏,也是對防疫政策導向的一種重申。信號是明確的,但具體如何落實,依然需要各地因地制宜,依照科學、精準原則,在守住“九不準”底線的前提下,做好探索,盡力將防疫的代價降到最低。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9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丨多地層層加碼被國務院通報,倒逼地方提升精細化治理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