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激怒龍之後
澳大利亞Stockhead網站3月13日文章,原題:激怒了龍之後,如何讓它安靜下來
近十年來,澳大利亞高官接二連三地拋出“炸彈”,公開挑釁中國。比如,最近總理莫里森批評中國對俄烏衝突表現出的沉默“令人不寒而慄”。澳政府還指責中國進行“經濟脅迫”。此外還有核潛艇問題,它們對保衞澳大利亞沒有什麼作用。國防部長達頓發表了令人反感的言論:“中國的崛起對世界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是的,許多類似的聲明引起中國的不滿、蔑視和隨之而來的咄咄逼人。因此,北京最近的抱怨——被澳政客用來撈取政治利益——值得考慮。我們必須正視與我們最大貿易伙伴進行政治鬥爭的經濟後果。
金磚國家和中國事務專家戴維·托馬斯説,他對澳大利亞政府“有點生氣”,並表示我們最大的貿易伙伴不會沒注意到我們與新興世界的日益疏遠。托馬斯認為,中國人過去認為澳大利亞是一個安全、有吸引力的教育中心,把孩子送到澳大利亞留學是明智之舉。而現在,看法發生了變化。“我想他們不再認為我們是進步、可靠或有趣的國家了。”但悉尼科技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蒂姆·哈考特認為,中國3億中產羣體仍需要高質量的教育,澳大利亞仍有機會。
公共事務和研究顧問艾琳·沃森認為,無論堪培拉的官僚們在外交上有多大的失誤,與中國的貿易都很可能會繼續發展下去。她説:“數據顯示,與中國的貿易佔我們貿易總額的40%以上……我們對中國的出口實際上增加了。”沃森説,澳大利亞確實有經濟多元化戰略,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澳大利亞公司與中國合作、在中國生產和進口中國產品的成本仍然較低,這實際上是實現貿易多元化的主要障礙之一。她説:“説到底,商業界只希望政府不要插手,不要再爭吵,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以儘可能便宜的價格完成進口,賺取更多利潤。”
哈考特同意這一觀點。他説,儘管目前雙方政治關係緊張,而且澳方正不明智地通過媒體搞外交,“但歸根結底,澳大利亞需要中國,中國也需要澳大利亞。”
(作者克萊爾·康內利,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