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車站調度員李東:見證從“有去無回”到“滿載而歸”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綜合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户端

相比於街道上的寧靜,阿拉山口站調度指揮中心裏嘈雜的人聲、電話聲、對講機傳來的信號聲,更能體現出口岸的忙碌。要問起中歐班列開行數量與規模的變化,幹了22年車站調度員的李東很有發言權。

“我們剛來的時候,這裏還是戈壁荒灘,車站只有7條股道,現在都有66條了。”編制完調車計劃,李東拿起對講機給現場的調車人員佈置新任務,“2025次中歐班列預計17時發車,請儘快將50輛車取出!”

優秀的調度員與象棋高手有異曲同工之處,需要“走一步看三步”。李東接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行車、調車以及換裝作業的現場情況。

“作為一名車站調度員,首要的任務就是確保中歐班列安全正點開行。”日益增加的工作量讓李東養成了“充分預想”的習慣,編制每一批調車作業計劃之前,他都要儘可能規避“轉場”“挑倒”等重複作業的問題,以最短的時間完成取送作業,使中歐班列快速有序地開出。

李東的辦公桌放着兩部電話,用來與各生產崗點保持聯繫。間隔兩三分鐘,電話就要響起,一個個指令從他這裏傳向多個崗位。“每個班,我大概都要接聽撥打電話100多次,佈置下達計劃近200次,整個站場都在我的腦海裏。”李東説道。

從“重去空回”到“重去重回”,今年經阿拉山口站通行的中歐(中亞)班列達4104列,同比增長10.2%,其中返程中歐班列1547列,穩居全國鐵路口岸站首位。口岸過貨量872萬噸,同比增長18.4%。

李東編制的日班計劃,最能體現這個變化。“2013年,中歐班列每月接發不足4列,現在日均接發17列,增長了150多倍,最繁忙時一天接發班列超過25列。”在100平方米左右的調度室內,李東和同事共同見證着阿拉山口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開行頻次的攀升,逐步成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標杆項目。(張礫丹 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