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那個異鄉,很家鄉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綜合

故鄉 彬彬繪圖

故事要從結束公務員初任培訓後,去鄉里報到的那一天説起。那天,我揹着行囊輾轉換乘了長途大巴、中巴車、麪包車、摩托車……究竟多少趟車,已經記不清了,但清晰記得,清早出發的我,依然沒趕上在鄉鎮下班前到達。

到鄉政府時,天已經黑了。一棟破破爛爛的辦公樓孤零零地聳立在寂靜的田野上,大門口依稀亮着一盞昏黃的白熾燈。天空下着毛毛細雨,秋風瑟瑟,更添了一分愁緒,馬致遠羈旅荒郊“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思鄉之情湧上心頭。走進大門,發現樓梯口有一間辦公室亮着燈,往裏探了探頭,只見一位高高瘦瘦的幹部在整理桌上堆積如山的文件。

他迎上來接過我的行李,熱情地介紹:“你是小肖吧,你好你好,我是黨政辦李主任,歡迎歡迎!一路辛苦了。”幾番寒暄後得知,那天是鄉里規定的不用住夜的一天,所以大家下班後都回家了,他擔心我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特意留在辦公室等我。

他領着我簡單參觀了辦公樓,一樓是辦公室和食堂,二樓是幾間集體宿舍,我在一間集體宿舍安頓下來。解決了吃飯、住宿問題,心中就少了些忐忑,多了些安寧。舟車勞頓、長途奔波,在異鄉的第一晚一夜無夢。就這樣,拉開了我基層工作生活的序幕。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鄉里工作任務異常繁重,“5+2”、“白+黑”,不是傳説,是大多數基層幹部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我算是為數不多的新鮮血液,黨政辦幹事、政協聯絡員、婦聯幹事、接待員、衞生員……都是我同時擁有的身份,當然,我覺得更貼切的身份是“雜員”。比如發文,一份文件從擬稿、找領導簽發、核稿、印發、歸檔,所有的流程都要一個人獨自完成,倒逼着我對《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倒背如流。

工作繁雜,比如寫材料,同一個活動,寫完鄉里的,還要寫區裏的,最後還要寫市裏的,有時寫着寫着就找不出新詞了,有時寫着寫着就不知身處何處了;比如會務,記憶最深刻的是,大多數幹部白天都要下村做工作,有徵地拆遷、信訪維穩、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等等,所以班子會基本都是在晚上開,開到12點以後是常態,而我的工作就是印發文件、端茶倒水、打掃衞生。雖然,每天都是小跑着的節奏,但上下同心、務實擔當,有活一起幹、有責一起扛。

記得一天下午,山上着火了,火勢很猛,鄉長帶着全體男同志上山撲火,留書記在家坐鎮。書記心急如焚、坐立不安,後來也衝到山上加入了撲火隊伍。直到黃昏,火勢才得到控制,婦聯主席領着女同志一起去送餐。只見男同志們一個個灰頭土臉的,讓人忍俊不禁。婦聯主席打趣道,都是包公再世呀,大家撲哧一笑,危急火情帶來的緊張和焦慮得到釋放。這只是日復一日、艱辛繁重基層工作生活的冰山一隅,在所有的急難險重任務面前,領導總是率先垂範、靠前指揮,男同志總是衝鋒在前、從不退縮,而女同志總是把後勤保障工作做得格外細緻、格外温暖。

在異鄉,辛苦,但不心苦。

清晨,在清脆的鳥鳴聲中醒來。推開窗,映入眼簾的美景至今仍刻印在我的腦海中:高聳的羣山籠罩在清晨的薄霧中,裸露着鵝卵石的小溪緩緩地流淌,錯落有致的幾處農家小院炊煙裊裊,像一曲悠揚的鋼琴曲,訴説着這個村落的古樸和恬靜,好一幅新時代富春山居圖。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鄉里調到了縣裏,但縣政府的駐地也在這個鄉里。到縣裏後,工作節奏更快了,經常白天陪領導下鄉調研、晚上挑燈寫材料。但生活不止這些,這裏還有鍾靈毓秀、如詩如畫的勝景。走村入户的同時,也就飽覽了更多人跡罕至、秀美古樸的美景。特別是山上,美妙絕倫、鬼斧神工、如詩如畫,連綿十萬畝的高山草甸、氣貫長虹的瀑布羣、訴説着千年歷史的古祭壇羣、萬畝高山茶園、不期而遇的雲海奇觀……每一幀都可用作屏保,每一天都是詩和遠方。

剛到鄉里工作時,一兩個月才回一趟家,所以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鄰里鄉親朝夕相處,每個村的村幹部都很熟悉,鄉政府周邊的鄰里鄉親也都親如家人。我剛畢業,年齡小,離家遠,大家待我都很好,同事們隔三差五喊我去家裏吃飯改善伙食,食堂的阿姨週末經常加班給我做飯,鄰里鄉親經常請我去家裏作客,和他們一起摘過茶籽、榨過茶油、磨過豆腐、曬過穀子、燻過臘肉、做過糖醋姜……很多農活,我都是在那裏學會的。

鄉親們生活很節儉,很少吃蔬菜水果,一塊臘肉、一片黴豆腐、一碗白米飯,就是很不錯的一頓飯,但每每家中有客人,便會做上十幾道菜,擺上滿滿的一大桌。現如今,雖然我已經離開很久了,但每當吃臘肉、黴豆腐時,我總會不自覺地想起他們,心中充滿温暖的回憶。

當地交通閉塞,經濟社會發展比較滯後,當時還有部分處於深度貧困的羣眾。記得在縣裏工作時,陪領導去慰問她幫扶的一户貧困家庭,當時的場景讓我很震驚!真的是家徒四壁、極度貧困。家裏老人年過七旬,一家七口,不是殘疾就是重病,唯一健康的就是老人那上一年級的7歲小孫女。小女孩的眼睛清澈明亮,雖然略顯膽怯,但並未因家庭的窮苦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學習非常勤奮刻苦。不久,我再次工作調動,要離開時,最惦記就是那位窮苦的老人家,於是跋山涉水給他們家送了一些生活物資和學習用品。小女孩很懂事很乖巧,我告訴她,她是家裏的希望,叮囑她好好學習。

後來,我離開後,聽縣裏宣傳部的同事提起,老人在領導再次去慰問他時,問起我,誇讚我是一名好乾部。我的微不足道卻讓老人家如此記掛,那一刻,我很感動,也很慚愧。

那個異鄉,很貧窮,但善良淳樸。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着多少真情。感謝異鄉的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讓我始終記得初心的模樣。異鄉的親人,願你們一切安好。(作者單位: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檢察院)(肖婧)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