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峯會成反華集會,但難掩西方頹勢

韓一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6月11至13日,七國集團(G7)峯會在英國康沃爾郡舉行。此次峯會是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首次出訪,又是新冠疫情以來G7首次開線下峯會,因而備受矚目。西方領導人將此次峯會視為展示西方影響力和團結的重要契機,在閉幕共同聲明中花費大量筆墨觸及涉華敏感議題,徹底暴露了西方國家以意識形態為綱的冷戰思維。

涉華議題備受關注

拜登上台以來,一面注重在國際社會塑造“美國回來了”的形象,一面加大力度與盟友合作,以意識形態劃線,強調建立所謂民主國家聯盟以應對中國。因此,此次峯會中的涉華議題格外引人注目。美前國防官員帕維爾更形容,拜登在峯會期間出席的每一個會議“都會有中國議題滲透其中”。

G7峯會成反華集會,但難掩西方頹勢

一是以價值觀為先。英國首相約翰遜在峯會官網的致辭中便強調運用所謂“共同價值觀和外交力量,創造一個更加開放和繁榮的地球”。峯會前的美英聯合聲明中在多處暗示美英將聯合其他民主國家抗衡中國。如何形成一個團結一致的對華立場,更成為本次峯會的主要議程之一,最後發佈的公報談及新疆、香港、南海、東海、台海等多個涉及中國領土主權的事務,儼然成為一場反華集會。

二是拿疫情做文章。拜登早前要求美情報部門調查新冠病毒起源,包括是否由實驗室泄露。在峯會召開之前,拜登便與約翰遜單獨會晤,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明確提出美英支持下一階段由世衞組織召集的新冠病毒起源研究,包括在中國調查疫情起源。峯會最後聲明也要求中國儘快允許世衞組織就新冠病毒起源問題在境內開展第二階段的“透明、專家主導、基於科學的調查”。

三是對抗“一帶一路”。在此次峯會上,美國力推、七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推出一項支持中低收入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方案,稱為“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計劃。白宮發佈的聲明稱該計劃是“由民主國家主導的、高標準、價值導向的透明基礎設施夥伴投資計劃,將幫助改善發展中國家總價值超過40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拜登則直言希望該計劃成為“比中國方案更為優質的選項”。

多方分歧難掩

更加關注並試圖炒作涉華議題的包括美、日和受邀列席的澳大利亞。BBC指出,對於英國和歐洲盟友而言,來自俄羅斯的威脅相對更受關注,美、日則更希望能與盟友一起,增強所謂民主世界長期應對中國的能力。澳總理莫里森在啓程前便公開呼籲G7領導人拿出具體措施,維護所謂“良性全球化”,聯合抵禦中國的經貿政策。“德國之聲”指出,儘管拜登將中國視為對西方價值觀、繁榮和影響力的最大“威脅”,希望本次峯會能建立一個聯手抗中的民主聯盟,但歐洲國家並不照單全收。

歐盟國家雖將中國視為“經濟競爭者”和“制度性競爭對手”,但也肯定在一些問題上中國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德國總理默克爾明確指出:“我們希望一起合作,特別是在氣候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方面。如果沒有中國,我們將永遠無法在這些領域實現解決方案。”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在會議閉幕後對媒體表示,儘管G7和中國在人權等領域存在分歧,但是G7並不想和中國為敵。路透社引用一名美國官員的表述稱,在最終聲明的批評措辭上,“不同國家在願意走多遠的問題上程度不同”。

在應對疫情方面,儘管G7領導人發表《卡比斯灣宣言》,強調共同應對疫情並進行重建,並就未來如何預防大規模疫情制定計劃。但美歐之間就疫苗專利等問題的分歧還是難以彌合。此前美提出豁免疫苗知識產權的建議遭到歐盟和不少歐洲國家反對,它們認為當前重點應是擴大疫苗生產,促進共同分配,而且美國單方面提出這個建議讓歐洲看起來像是“壞人”,事實上截至目前歐洲出口的新冠疫苗比美國多得多。美國力推的B3W計劃未來將如何實施、資金如何分配等關鍵細節也尚不明確,未來恐怕在盟友中也會引發推諉。

綜合來看,此次G7峯會雖然“雷聲大”,但實際行動和成效仍存疑。G7可溯源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七個發達經濟體(美、加、英、法、德、意、日)為應對石油危機和貨幣市場動盪,開始召開峯會進行政策協調,短期希望採取一致行動以緩解危機,長期則致力於共同監督與維護世界經濟秩序和發展。但發展至今,七國雖仍是全球最發達的經濟體,但其GDP總和佔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已從70年代的80%下降到當前的約40%,經濟影響力遠不如前。

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無力無能,使得G7的鋒芒逐漸被G20取代,近些年來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不斷下滑。日益走入死衚衕的G7,也只能通過極力渲染西方價值觀和中國威脅,才能顯示其存在感,英國《金融時報》也稱G7峯會是西方展示領導力的最後機會。可見,無論G7如何折騰,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那個幾個西方大國説了算的世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5 字。

轉載請註明: G7峯會成反華集會,但難掩西方頹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