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卡爾·勞斯迪亞:尼克松訪華50週年,中美如何重拾融冰初心?
(東西問)卡爾·勞斯迪亞:尼克松訪華50週年,中美如何重拾融冰初心?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電 題:卡爾·勞斯迪亞:尼克松訪華50週年,中美如何重拾融冰初心?
作者 高楚頤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對中國進行了七天訪問,這被國際輿論稱為“改變世界的一週”,成為中美外交史上的“破冰之旅”。而50年後的北京冬奧開幕式上,“冰雪五環”破冰而出的設計,也向世界傳遞了中國人親近温暖的處世之道。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伯克爾國際關係中心主任卡爾·勞斯迪亞(Kal Raustiala)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闡述尼克松總統訪華50週年之際,中美兩國應如何面向未來思考重拾融冰初心。卡爾·勞斯迪亞表示,面對當前中美關係,積極尋找雙方契合點,更好管控現有問題至關重要。
以下為訪談實錄摘要:
中新社記者:你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尼克松訪華40週年紀念會上表示,這次訪問“抓住了時機,抓住了時間,改變了歷史”,在你看來尼克松訪華在當時有着怎樣的特殊歷史意義?
卡爾·勞斯迪亞:如今我們可以看到,中美是國際體系中最重要的兩個國家。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總統50年前的中國之行標誌着兩個大國在戰略上的重新接觸。此次接觸之所以具有重大意義,主要是因為,出於意識形態因素,在此前22年中美都處於“冰封”期,而尼克松能夠看到中國重返世界政治中心已是不可避免,並將兩國的重新接觸與美國的戰略利益放置同等高度,認為經營兩國關係比拒絕中國更有意義。
2017年,在美國洛杉磯尼克松圖書館舉行的尼克松總統訪華暨《上海公報》發表45週年紀念展覽。中新社發 盧威 攝
中新社記者:50年來,中美經貿關係飛速發展,人文交流不斷增加。你認為,中美關係50年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卡爾·勞斯迪亞:50年前,中美關係主要關於地緣政治安全問題,以及聯合制蘇。而今天,中美之間最大的變化發生在經濟領域,兩國關係要複雜得多,既有競爭和對抗,也有合作和相互依存。今天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生活在中國,也有數百萬華人在美生活。中美社會存在着種種關聯,而不僅僅是兩國政府間存在聯繫。
中新社記者:站在今天的中美關係下回看歷史,你認為應如何理解中美兩國之間相互博弈又緊密相連的動態關係?
卡爾·勞斯迪亞:一個和平的世界秩序需要中美之間密切合作。兩國當然現存着許多分歧,但在如全球經濟、氣候變化等問題上,中美之間只有通過聯合行動才能對其進行有效解決。在雙方交往歷史中一個關鍵部分是,美國歡迎一個崛起的中國加入全球秩序,尼克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即是這一進程的開始。這在隨後的幾屆政府中也繼續存在,即使美國有時會擔心中國的潛在力量和影響力,反之亦然。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在阿拉斯加南部港口——安克雷奇舉行。這是拜登政府就職以來,中美雙方外交高級別官員第一次面對面對話和溝通。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中新社記者:你在去年出版的新書《變化世界中的全球治理》中,探討了對全球治理缺乏一體化的擔憂。如何理解中美兩國在參與全球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
卡爾·勞斯迪亞:現有的全球秩序突出反映了美國自二戰後以來的想法——儘管中國一直是聯合國的一部分,但聯合國的基本設計源於美國,而中國傾向於在安理會上更“安靜”。今天,中國正在長期以來由西方主導的全球秩序中變得更加積極,並更加具有影響力。中國從這種秩序變化中受益,這種變化給世界大部分地區帶來了和平與繁榮。未來的關鍵是,中國要在保持這種秩序的同時,在全球秩序中擁有更積極的發言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一個充滿敵意和恐懼的世界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最強大的國家。
2006年9月,中國海軍編隊訪問美國夏威夷和聖迭戈港,並進行中美海上聯合搜救演習。中新社記者 賈國榮 攝
中新社記者:有學者稱,中美能否把重要而複雜的關係管理好是“互利共贏”的關鍵。你認為,兩國應如何走出當前困境,重拾融冰之心?
卡爾·勞斯迪亞: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美國和中國在一些主要領域存在緊張關係,既有諸如價值觀、權利等(宏觀)問題,也有像南海問題這樣的具體分歧。重要的是,雙方都認為採取合法行動至關重要,並確保這些緊張地區不是通過威脅,而是通過外交方式以積極應對。一旦發生衝突,雙方乃至全世界都會失去太多。即使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也找到了合作的方式及緩解緊張局勢的辦法。雖然中美關係與此截然不同,但積極尋找雙方契合點,更好管控現有問題仍是出路。(完)
受訪者簡介: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伯克爾國際關係中心主任卡爾·勞斯迪亞 本人供圖
卡爾·勞斯迪亞(Kal Raustia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國際學院教授、法學院Promise研究所比較法和國際法教授、伯克爾國際關係中心主任。2012-2015年,擔任UCLA國際研究副教務長和國際教育辦公室主任。曾為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研究項目的研究員及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終身成員。2016年,當選美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