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6日至12日這一週,國際上發生了許多大事或吸人眼球的事,結局最不光彩的事,當屬美國政客們精心謀劃的“領導人民主峯會”,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和分裂世界之實,結果不出人們所料,開成了一出醜相百出的政治鬧劇。
拜登政府根據其“孤立中俄”和其他被視為“異類”國家的目的設定的條件邀請了110個國家和地區,不及世界之半,以為一呼百應,結果其中21個國家拒絕出席,佔名單的1/5;另一些國家雖然出席,但降低規格。人們注意到,在不給美國政客們“面子”的國家中,有的“份量”很重,還有的與會大國領導人在發言中正面闡述“真民主”,抨擊藉口“民主”干涉別國內政的霸權行徑。會外,世界各國專家學者紛紛鞭撻“峯會”的操弄者們破壞民主的惡言醜行。“峯會”無果而終本就毫無懸念,因為這樣一個立意荒謬、用心險惡的“峯會”不可能有什麼好結果。
美國白宮資料圖。圖源:新華社
“民主峯會”剛剛落幕,“七國集團”外長會議接着開鑼,主題依然是針對中俄。美歐主流媒體對此看得很清楚,而且大多認為“以價值觀為主導的外交”必將導致西方陣營“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分裂”。在這次會議上對抗中俄的濫調重彈,“制度對手”的新詞又起,“火藥味”很濃。法國總統馬克龍仍然維護歐洲外交必須獨立自主的立場,但默克爾的離去給舊大陸的外交走向畫了一個問號,歐盟外交負責人在會上宣稱要“警惕”“中國的戰略和意識挑戰”,以及七國外長對俄羅斯“入侵”可能性的判斷和“警告”,加重了這個“問號”的色彩。
12月10日中國與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恢復外交關係。此訊看似突然,實為大勢所趨,水到渠成。時至今日,為了蠅頭小利而心甘情願地繼續與台灣當局為伍者越來越少,台灣當局的“邦交國”和“對外關係空間”的破船早已千瘡百孔,“金錢外交”騙得了自己騙不了別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中尼復交將是一個新樣板,其推動兩國務實合作的作用一定會立竿見影。台灣當局驚慌失措,美國正在利用各種手段對剩下的14個台灣當局“邦交國”軟硬兼施,力防尼加拉瓜政府的明智決策產生骨牌效應,重點是“剩餘量”最多的拉美—加勒比地區。但“於無聲處聽驚雷”,歷史大勢,美國是阻止不了的。
這一週發生的事情説明一個道理:世界變了,而且會越變越快,越深刻。美國為所欲為控制世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美國以自己喜歡不喜歡來定義的所謂“民主”,對個別政客而言可能還是一個迷夢,但對於日新月異的世界和各國想過好日子、不想當美國棋子和炮灰的愛好和平的人民來説,只不是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長久不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