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退伍不褪色 堅守國防教育新“陣地”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綜合

——記昌邑市抗日殉國烈士祠管理員魏鐵良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9月的一天,某部官兵來到位於昌邑市龍池鎮的抗日殉國烈士祠祭拜先烈,這已經成為所有來昌開展訓練的官兵們的“必修課”,守祠人魏鐵良一如既往地給他們講解烈士祠的由來以及“渤海走廊”的革命鬥爭歷程。從2012年起,魏鐵良便擔任起了這座烈士祠的義務講解員,同時也成為一名國防教育宣講員,把革命歷史講給了一批又一批前來參觀的人們。

魏鐵良

一個軍禮

魏鐵良是一名退伍老兵,雖然已經退伍47年,每次進入祠堂前,站在門口,他總是先敬一個軍禮,然後緩步踏進祠堂,為先烈們上香,帶領大家鞠躬、默哀,然後給大家講解發生在這片熱土上的抗戰故事和每一個靈位背後的感人事蹟。他常説:“這裏的烈士為抗戰做出了流血犧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親人。”

10年來,魏鐵良兢兢業業打理着烈士祠的一切,甘當義務講解員,盡心盡力開展國防教育,把革命先烈為國家民族流血犧牲、無私奉獻的英雄主義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現如今,烈士祠每年接待社會各界人士近萬名,而魏鐵良累計義務服務時間也已超過3萬小時。

魏鐵良在整理烈士牌位。

一名退伍老兵的執着

在擔任管理員之前,魏鐵良曾在鎮政府協助負責民政工作,在工作中認識了烈士祠的第一任管理員陳光聚老人。看到陳光聚老人拖着病腿給先烈們上香、打掃衞生的情景,魏鐵良非常感動,所以,在陳光聚老人因身體原因不能再擔任管理員後,魏鐵良就自告奮勇成為了第二任管理員。

可在一開始,魏鐵良提出要看護烈士祠,就遭到了老伴兒和親戚的強烈反對。但魏鐵良覺得自己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他的堅持,不僅因為感動,更緣於一份軍人間的“無形”承諾。“陳光聚老人是復員軍人、共產黨員,我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共產黨員。陳老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所以當時我跟家人説,不管你們怎麼反對,這個烈士祠,我看定了。”魏鐵良説。

就這樣,魏鐵良一干就是10年。在他看來,守護烈士祠、守護先烈不是為了錢,而是一份老兵的責任。正如魏鐵良所説:“我接過這個擔子,不僅要讓先烈們安心,也要讓先烈的後人們放心。”

魏鐵良查看烈士碑名錄。

一份堅守的事業

職位有大小,事業無大小。自從接受守護烈士祠的任務後,魏鐵良首先清除了院子中的雜草,補栽修剪花草,對因多年雨水沖刷而成的道道溝壑,用閒暇時間收集來的磚塊進行返修和鋪蓋,對院內門窗進行了粉刷,使烈士祠面貌煥然一新。

一年365天,魏鐵良天天守在烈士祠。甚至有一次,老人突發腦血栓被送到醫院時,還為按時看護烈士祠的事跟醫生談起了“條件”。

“醫生讓我住院,我説我一天不回烈士祠,心裏就空蕩蕩的。所以我跟醫生協商,上午來打針,下午再回去,那次住了十天的院,烈士祠的活一點也沒落下。”魏鐵良回憶説。

就這樣,忠於職守的魏鐵良,將這份工作當成了一份事業。每天早上8點前,他來到烈士祠,第一件事就是給先烈們上香,上完香之後,開始清掃牌位、打掃院子、澆花、剪枝......多年的守候,讓魏鐵良將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另一個“家”,他把自己家裏的各種花草搬到了烈士祠,裝點着這裏的每一個角落,也傳遞着對先烈們的敬重和懷念。

魏鐵良給學生們介紹先烈事蹟。

一座國防教育“陣地”

褪去戎裝,永葆初心,作為一名退伍老兵,國防教育成為魏鐵良保家衞國的新“陣地”。抗日殉國烈士祠作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最多的時候,魏鐵良一天接待過14撥人。每個節假日期間,烈士祠也會迎接來自濰坊周邊各縣市區的中小學生達3000多人次。

平日裏,除了看護烈士祠,魏鐵良還充當講解員,他通過各種渠道蒐集烈士們的英雄事蹟,把每位烈士的事蹟牢記心中,將昌北、龍池一帶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發生的歷史事件,和對敵抗戰中犧牲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歸納總結後講給人們聽。他的講解聲情並茂,很多人聽後都潸然淚下。

“現在是和平年代,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歷史,能夠將先烈們的事蹟宣講好,英雄們的精神傳承好,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歷史、堅持奮鬥,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追求。”魏鐵良説。

除了在烈士祠進行講解外,魏鐵良還走出去為部門單位進行國防教育宣講。機關、企業、中小學校、駐訓部隊等都是他的“課堂”,或許是因為心中的那股子抹不去的老兵情懷,每次宣講,他都十分地認真、動情。

在魏鐵良甘於奉獻的精神感召下,龍池鎮全鎮形成了繼承優良傳統弘揚革命精神的良好風尚。其本人先後被授予“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濰坊市模範老人”“濰坊市優秀共產黨員”“昌邑市最美黨員”“感動龍鄉·十佳楷模”。為其拍攝的微電影《守望忠魂的老人》,獲“中國夢·黨在心中”百姓宣講比賽視頻類濰坊市一等獎、山東省二等獎。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竇浩智/文圖

通訊員:褚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