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時來到大陸的台灣少年陳柏叡不會知道,在後來的二十年中他會如一棵大樹深深地扎入祖國的土地;十多歲隨父來閩的蔡佩紜很難相信,她曾以為的“漂泊”最終成了她選擇的一種“歸途”;博士畢業後試水榕城的台青黃柏欽夫婦想象不到,有一天一家四口會在此生根發芽,安居樂業……
這是幾位台青的紮根故事,他們從海的那邊來,在海的這邊生長。他們在這兒獲得愛與真情,用奮鬥書寫屬於自己的燦爛。
尋根逐夢:八千里路雲和月 文化的根牽引着我
今年是台青陳柏叡成為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臨牀醫師的第11個年頭,也是他來到大陸的第19年。
“爸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叫《八千里路雲和月》。‘縱橫三萬裏,上下五千年’,他把對大陸的情結寄託到了我這個長子的身上。”17歲那年,陳柏叡在父親的建議下參與了大陸考試,後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開始了求學生涯。
陳柏叡在工作。受訪者供圖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彎道超車’,抱着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憧憬和對最高學府的嚮往來到大陸。”一別12年。
在校實習期間,陳柏叡認識了張金燕——福建省2002年高考狀元、北大醫學博士,後來結為夫妻,他又以福建女婿的身份來到福州紮根。
2010年,他成為福州市首名事業單位引進的台籍人才。
“福州是我的第二個家,我在這裏有了家庭和事業,完成了人生的第二次‘超車’。”陳柏叡説,17歲的那個少年也許無法想象,十多年後相伴在側的除了三箱行李,還有妻子和一雙兒女。
陳柏叡(左一)和家人在一起。新華社 林善傳攝
如今,除了丈夫和父親的身份,陳柏叡憑藉勤奮鑽研成為醫院主治醫師、科研主力,於2019年獲評“閩都英才”,多次獲得福州五四青年獎章。
作為福州市台灣人才專家庫成員、福州市政治協商會議列席人員,工作之餘,陳柏叡也參加台胞創業就業分享會、榕台交流活動等,鼓勵幫助其他台青落地發展。
“對父親而言,大陸或許只是‘祖國’的概念或符號,但正是他的這份情懷,讓文化的根在冥冥之中牽引着我,來到這片土地,深深地紮下來。”陳柏叡説,很慶幸在這個最好的時代裏抓住機遇,成為成千上萬個建設者中的一員,見證這片土地的日新月異和無限可能。
生根築夢:眾裏尋他千百度 事業的機遇召喚了我
“我想在這裏成就一份既有書香又有童趣的事業。”來自台灣的蔡佩紜是一名兒童英語繪本教育的老師,她與福州的緣分可追溯到高中時代。
十幾歲時,蔡佩紜隨經商的父親來到福州英華中學上學。2003年從廈門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她返台從教,2015年,蔡佩紜懷着“大幹一場”的想法回到福建。
蔡佩紜給孩子們上繪本英語課。 受訪者供圖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蔡佩紜憶起再回大陸的心情時説道。
如今,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教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這兩年扶持舉措越來越多,英語幼兒教育的市場前景也很廣闊。加上我對福建挺熟悉,又有不少親友同學在,天時地利人和,兜兜轉轉又回來了。”
蔡佩紜在福州一家教育機構擔任了一年總監後,熟悉了本地的市場環境,結合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她選擇幼兒英語繪本教育作為開拓的新方向。
“就在這裏大顯身手吧!”一心想要打造一個童趣英語課堂的蔡佩紜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挑選適合兒童趣味又有助於知識吸收的英語繪本,自編教材,“希望讓更多元的教育形式豐富孩子的童年。”
蔡佩紜(前排左二)和學生們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兩年的創業摸索,蔡佩紜找到了“進社區”這個推廣繪本教學理念的好辦法。在社區的“四點鐘課堂”裏,她新穎的繪本英語課程受到孩子們的歡迎,蔡佩紜也成為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Niki老師”。
不同於少年時期的拘謹,如今的蔡佩紜在福州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從容和自信。這兩年,蔡佩紜又增加了一個新身份——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副會長,“一路走來,有遺憾更有收穫,現在的我抱着‘反哺’的心態去幫助新來的台青,希望能讓他們獲得歸屬感,在這裏生根立業,施展手腳。”
紮根圓夢:此心安處是吾鄉 同胞的真情留下了我
2017年,黃柏欽與愛人姚佳伶博士畢業。
從事兩岸招生工作多年的黃柏欽萌生了去大陸試試的想法,“跑過大陸十多個省,學生們的求學積極性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終,夫妻選擇來到福建的陽光學院任教。
黃柏欽在陽光學院給學生上課。新華社 陳弘毅攝
“起初只是抱着且戰且行的心態試試看,但我們來到福州後就愛上了這裏。”姚佳伶説,“我們在這裏落地紮根是個逐步確認、信任的過程。這是個飽含同胞真情的城市,讓我們放心地把家安了下來,還把兩個在讀幼兒園的兒子接了過來。”
對黃柏欽一家來説,“新福州人”的身份比“台青”更有存在感,也更有意義。在這裏紮根,在這裏圓夢對他們來説並不是個艱難的決定。據介紹,在福建福州,和他們一樣的台籍博士學歷教授有200多人。“一切都很順其自然。閩台兩地生活環境、飲食習慣接近,台灣到福州不過是台北到高雄的距離,家裏老人想我們了就過來住一陣子,和我們去廈門、去泉州一樣。”
姚佳伶在上課。 受訪者供圖
孩子們甚至從沒擔心過“融入”的問題,“他們的認知裏,台灣就是放寒暑假的時候回去的地方,平常爸爸媽媽在哪,哪裏就是家。”姚佳伶補充道,台灣小朋友和福建小朋友、四川小朋友一樣,沒有必要被特殊對待。
黃柏欽認為,一家四口在福州的紮根源於同胞給予的善意和真情。“兩岸人才交流越來越便捷、體系也會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