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讓鄭州按下“暫停鍵”。但在這場戰“疫”中,總有人開啓“加速鍵”,拼命與時間賽跑......
5月5日開始,鄭州大學全員靜態管理,學校當即決定“停止堂食、打包取餐”,距離5月6日早餐僅剩12個小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隨之打響,全體封閉在校的後勤人員開始爭分奪秒保供餐。
5萬餘名學生
一日消耗餐盒餐碗約20萬個 打包袋和筷子15萬個
鄭州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停止堂食、打包取餐”,主校區5萬餘名學生的套餐,對食堂意味着難以想象的巨大工作量。飲食原材料提前儲備充足,一日消耗餐盒餐碗約20萬個,約15萬個打包袋和筷子,在原有10萬個庫存的基礎上,物資仍需連夜補充。
徹夜準備的12小時
——加急採購餐盒等物資
據介紹,後勤集團採購部連夜加急購買補充庫存,當時市場都已關門,他們四處電話聯繫貨源,一家家找,一點點湊,從晚上9點到凌晨2點,終於預定夠6日所需的一次性餐具、餐盒、打包袋等物資。
深夜11點開始,隨着餐盒等物資陸續配送,松園快餐廳食堂主任王松長帶領食堂工作人員,把一箱箱一次性餐盒扛進食堂倉庫直至次日凌晨4點。
——4萬個饅頭、1.8萬斤大米 人工、機器徹夜不停歇
在購買物資的同時,餐品也在加急製作。“受限於打包取餐的形式,饅頭量和米飯量的準備工作激增。”相關負責人介紹説,人工和麪不停歇,和麪機連續運行一夜,一台蒸箱40分鐘僅能出鍋500個饅頭,食堂人員分工配合,徹夜連軸轉。
早上7點,4萬餘個饅頭已經準備完畢。同樣在夜晚奮戰的還有米飯生產線的人員,組長陳帥家凌晨4點加足馬力蒸制米飯,機器不停人不停,一直工作到當天下午6點,14個小時生產了600鍋共計1.8萬斤大米,多出平日米飯供應量整整一倍。
“米飯蒸好後還需要配送至各個食堂,面對巨大的供應量,平時足夠正常使用的200多個保温箱也需要回收清洗消毒後循環利用。‘蒸米—配送—回收—清洗—再裝箱’,14個小時內米飯生產線人員不知道重複這一流程多少次。”上述負責人説。
打包取餐的9個小時
——早上6點半足量熱菜熱飯已備齊
5月5日晚接到停止堂食通知後,後勤集團採購部即便連夜到批發市場採購蔬菜也可能無法滿足第二天的早餐,於是食堂只得調整早餐品種,利用庫存的原材料進行備餐。
“品種不多,但必須保證學生吃上飯!”5月6日早上,徹夜奮戰的後勤人員又投入到早餐供應工作,早上6點半準時將足量的熱菜熱飯備齊,7點已經陸續有學生打包取餐。
這是封閉管理的第一頓餐,後勤人員不敢鬆勁。
——盛飯、打包、搬運 每餐花費時間是平時三倍有餘
上午10點半,各食堂陸續開始午餐供應,31℃的户外氣温、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熱騰騰的飯菜,售餐員的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浸濕。
飯菜從後廚加工製作、打包裝盒到運送至餐廳樓外售飯台的過程是平時花費時間的三倍有餘,供應處於緊張狀態。
看着長長的隊伍和焦急的同學們,所有飲食人心急如焚。“快一點、再快一點”,盡全力加速——盛飯、打包、搬運。早上9點半、下午1點、晚上7點,當看到最後一名學生拿上套餐離開時,後勤人員才長舒了一口氣,卻絲毫不敢放鬆。
反思調整的N個小時:
——吃上飯了 但還能吃好一點
5月6日晚餐供餐結束,學校立刻組織後勤部門召開緊急會議,對供餐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和同學們反映的問題進行研究。
在保證飯菜食品安全和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學校認真聽取同學們對不同品種飯菜需求的建議,決定逐步在各園區增加飯菜供應品種、增加售飯攤位,盡最大努力滿足師生就餐需要。
鄭州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正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學校各戰線管理和服務人員堅守崗位,團結一致,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堅決打贏校園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