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共同價值觀”的盟友為什麼説翻臉就翻臉?
·美國為何對法國早有怨氣?法國追求的“戰略自主”動了誰的奶酪?
法國總統府22日發表聯合聲明説,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美國總統拜登當天就兩國關係等問題通電話。馬克龍決定,此前被召回的法國駐美大使將於下週返回美國。
經過幾天的外交溝通,法美表面上達成和解,但潛艇風波給兩國關係帶來的創傷短時間內難以修復。美國打着“共同價值觀”的幌子拉幫結派,但事實證明價值觀在利益面前只能靠邊站。馬克龍上台後主張歐洲“戰略自主”,美國的霸權思維和法國的“戰略自主”目標難以調和。
這是8月16日在法國巴黎拍攝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就阿富汗局勢發表電視講話的直播畫面。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價值觀與利益之爭
幾百億美元的潛艇大單被搶令法國大怒,法國不僅召回駐美國與駐澳大利亞大使,還取消了數場原定與美英澳舉行的雙邊或多邊會議。面對盛怒的法國,美英澳官員近日通過回顧與法國並肩作戰的歷史,強調法國對北約事務、維護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貢獻等方式,試圖將爭端降温。
美國背後捅刀讓法國惱羞成怒的真正原因還是經濟利益。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法國經濟增長乏力,直到2019年才走出滯漲期實現低位增長,然而突然暴發的新冠疫情又將經濟向好的勢頭撲滅。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2020年法國GDP萎縮8.3%。受疫情管控政策的影響,法國勞動力市場遭受嚴重打擊,主要涉及餐飲等第三產業。
5月19日,人們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失去潛艇合同給法國造成不小經濟損失,對於陷入低谷的經濟發展無疑是雪上加霜,對於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更是打擊。
拜登政府上台之後,打着“共同價值觀”的旗號拉攏盟友。事實證明,“共同價值觀”看起來很美,但在經濟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許多西方學者認為,價值觀和技術手段一樣,在社會發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並非是決定性的因素。面對有着“共同價值觀”的法國,美國的逐利行為具有西方資本社會的典型特性。
且不説美國拿不出真金白銀賠償法國的損失,此次的潛艇風波也絕不會是最後一起。如果日後再次發生利益衝突,擁有“共同價值觀”的盟友還是會説翻臉就翻臉。
“戰略自主”動了誰的奶酪
馬克龍執政後高調宣稱“主權歐洲”,表現出“戰略自主”的意願,導致美國不滿。美國對法國早有怨氣,這次終於逮住機會痛下殺手,從法國手中搶走了蛋糕。
法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傳統和文化是法國治理國家的核心要素。戴高樂將軍不屈服於美國強權,維護國家獨立自主地位,不顧美國反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法國在國際舞台上屢屢跟美國的霸權行徑對着幹,要歸功於“戴高樂主義”思想。
馬克龍的“戰略自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敢言直言”的風格。馬克龍曾經毫不留情地批評美國退出氣候變化協定和伊朗核協議。面對“讓美國重新偉大”,馬克龍高呼“讓地球重新偉大”。他還直言北約已經“腦死亡”。二是強化與俄羅斯的協調合作。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洲追隨美國對俄製裁,但法俄在重大國際問題上互動頻繁。普京已經三次受馬克龍邀請訪法。三是採取“疏以親阿”策略,與美國的中東政策拉開距離。
2019年12月9日,在法國巴黎,法國總統馬克龍(右)迎接前來參加峯會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新華社發(傑克·陳攝)
馬克龍當年提出“戰略自主”,與特朗普政府消極看待美國對歐洲的安全承諾有關。拜登執政後,法國並沒有放棄“戰略自主”,時不時發表與美國不同頻的言論。
法國如何面對美國霸權
在潛艇事件上,法國目前拿不出什麼好辦法。法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領域都無法抗衡美國的霸權,反制手段有限,也無力進行對等報復。另外,法國和美國畢竟屬於二戰後形成的、有着共同價值理念的同一陣營,你來我往的制衡與反制只會造成無休止的矛盾衝突並導致兩敗俱傷。
但是,法美的樑子已結,法國人的心結難解。預計法美爭鋒相對的局面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最終的結果還是會鬥而不破。
美國霸權的相對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全球變局背景下,法國追求“戰略自主”的主要目的在於爭奪影響力,其欲成為歐洲領導者的雄心進一步凸顯。
法國追求“戰略自主”雖是為了滿足其自身需求,但也為變局下的中法合作提供了空間。
中法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擁護多邊主義,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傳染病防控、網絡空間治理等領域有着廣泛的合作基礎。中法需要強化互利互惠共識,打造穩定且有輻射力的大國合作模式。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