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取代了煙花聲——這是剛剛過去的美國“獨立日”假期寫照。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數據,7月的前四天裏,美國幾乎每個州都有槍擊暴力事件發生,共造成至少220人死亡,近570人受傷。
時值美國第246個獨立日,一個慶祝將所謂人人享有生存權、自由權、追求幸福等權利寫進美國《獨立宣言》的日子。然而,此起彼伏的槍聲、倒在血泊中的生命,卻與宣言描述的願景形成了巨大反諷。《華盛頓郵報》稱,美國分化的速度加快,人們感到恐慌、焦慮和分裂。
喋血的獨立日
7月4日,美國伊利諾伊州海蘭帕克市舉行“獨立日”遊行時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目擊者稱,現場就像一個戰場。
BBC在報道中寫道,“本來是一年中最高興的時刻之一,現場卻是一片狼藉,嬰兒車、錢包、草坪椅被丟落街邊,人們四處逃竄。”一名距槍擊者不到100米的目擊者阿蘭德説,芝加哥北郊本來是一個治安比較好的地方,發生這樣的事情讓他感到無比“超現實”。阿蘭德説,兇手使用的是能連發很多子彈的槍,槍聲之後則是一片寂靜,“我們躲在一個角落裏,周圍是人們的哭泣聲”。
在6日出席保釋聽證會時,犯罪嫌疑人羅伯特·克里莫三世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承認4日上午從一棟建築物屋頂向參加“獨立日”遊行的人羣開槍,共射出80多發子彈。
在致命的槍擊和無害的煙花中,魂飛魄散的人們無法分辨兩者,似乎產生一種錯覺,煙花聲聽起來像是槍聲。而他們對這種恐懼已經習以為常。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統計,美國今年已經發生至少309起造成至少4人死傷的槍擊事件,超過2.2萬人因槍支暴力喪生。
在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民眾卻在隨時擔心失去生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5日稱,頻發的槍支暴力,使得美國成為發達社會中的異類。一個美國老兵組織在社交媒體上自嘲:“還有什麼比7月4日發生的惡性槍擊事件更具有美國特色?”
年輕的施暴者
海蘭帕克市槍擊事件嫌疑人羅伯特·克里莫三世是一名嘻哈説唱歌手,今年21歲。他的社交媒體賬號顯示出他對武器和槍擊的痴迷。《紐約時報》稱,美國大規模槍擊案已經出現令人不安的“新模式”:襲擊者很年輕。與此同時,社交平台成為他們“炫耀”作案的地方。5月份美國羅布小學槍擊案的兇手薩爾瓦多·拉莫斯剛剛成年。在行動前,他也在社交平台發佈數條動態“預告”行動計劃,還在出發前打傷了自己的祖母。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美國發生的9起最致命大規模槍擊事件中,有6起是由21歲或年齡更小的槍手實施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成為槍口下的犧牲品。2020年,槍支暴力取代車禍成為美國兒童和青少年的第一大死因。密歇根大學研究發現,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美國與槍支相關的死亡人數上升了13.5%,而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這一數字飆升了30%。
崩塌的美式人權
分析人士認為,槍支氾濫、利益集團和政治失能是美國接連發生槍擊案的“三宗罪”。僵硬的憲法規定使全面禁槍無法實現,否決政治與選票政治則使控槍努力停滯不前。美國控槍活動人士香農·沃茨指出,美國槍支暴力問題是政治性的,因為全國步槍協會説客花錢讓政客不作為。
6月下旬,美國國會兩黨經過曠日持久的討價還價後通過一項《兩黨安全社區法》。但批評人士認為,控槍派的關鍵主張,如禁止出售在一系列重大羣體性槍擊事件中出現的突擊步槍和大容量彈匣等並未在法案中體現。更令人失望的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上月23日通過一項裁決,推翻紐約州一項限制民眾在外隱蔽攜槍的法律。這將給美國各州、各地帶來深遠影響。紐約州州長凱茜·霍楚爾直言,“全美反思槍支暴力之際,紐約州限制那些能夠隱蔽攜槍者的法律被聯邦最高法院魯莽推翻,令人無法容忍”。
一面是美國無辜民眾目睹親人倒在槍口之下卻無能為力,一面是聯邦最高法院、國會等職能機構不斷為槍支暴力開路,這樣的美國只能用魔幻來形容。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持槍權,反映了18世紀剛獨立的北美人民的願望。如今,這項權利卻令美國民眾陷入恐懼不安。民調顯示,平均只有27%的美國人對美國14個主要政府機構抱有信心,為1979年以來最低水平。
上個月,在妥協版控槍法案通過後,美國總統拜登稱這將“拯救人們的生命”。而美國獨立日假期發生在幾乎每個州的槍擊案表明,對於美國人來説,這一天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