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人文||漷河故道與滄浪淵

馬西良

城郭河從上游輾轉流入滕州市區,圍城西行,清清的河水,迤邐的兩岸風景,不僅滋潤着沿途的莊稼田園,更是呵護着流域內的生靈,成為人們休閒觀光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然而,城郭河改道遺留下來的漷河故道和孔子聽歌的滄浪淵,至今在古滕善國曆史文化上散發射熠熠光芒。

“漷(kuò),漷水,古水名。即今山東滕州郭河,一名南沙河。源出縣東北,西流經縣南入運河”。 在《春秋》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年)對漷水就有記載:“取邾田自漷水。這一記載説明2600多年就對這條河流有了文字記錄。

齊魯人文||漷河故道與滄浪淵

漷水因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漷水入荊”,從此改變了路線,留下了一條寬一里多長五里的幹沙河。河水的改道就像時代的變遷,對周圍的環境、人文都有很大的影響。

漷水(漷河)發源於東部山區平邑縣南的深山之中,先後經過古代的蘭陵城、祝其城、獨孤城、城頭(互合鄉)、倪城、滕縣城、滕城、雍城、煬城,這些古代的城邑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和漷水有着緊密的聯繫,以河築城是過去諸侯帝王的必然選擇。這些諸侯小國在漫長的歲月中已逐漸湮滅,或被大國消滅。在明朝之前,微山湖還沒有形成時,南梁水(城郭河)穿過微山湖,直達現在的魚台縣境內和古運河相通。

漷水改道後,留下的一條舊河道,從東郭鎮的前塢溝村前一直到東沙河鎮東小宮村東和馬河口村西與明河(小郭河)交匯處。七十年代故道內一到夏季還流水潺潺,兩岸岸高樹深,楊柳依依,蘆葦叢生。舊河內金黃黃的細沙有一兩米深,村民每年都在河灘上種植西瓜。由於故道水淺,清涼甘甜,種出來的西瓜不僅個頭大,而且都是沙瓤,甘甜脆口,在縣城及魯南一帶有句口頭禪:“幹沙河的西瓜吃一口甜掉牙”。一到夏季整個漷河故道一個個瓜坑相連,一座座瓜棚立在河道,就像蒙古草原上依次相連的蒙古包。

瓜甜引得客人來。濟寧、徐州等地前來採購西瓜的車輛絡繹不絕,各個地頭瓜棚都湧滿買瓜的人。在農業學大寨時期,沿途各村壓沙蓋土,將河岸上的黃土全部覆蓋在沙灘上,不種西瓜種蘋果,發展果樹。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以後,果賤傷農,集體的果園,全部分田到户,又改種了玉米小麥。目前,漷水古道全部變成了糧田。

齊魯人文||漷河故道與滄浪淵

漷水故道的前塢溝村是古代神話傳説禿尾巴老李的故事的發祥地,而東小宮村高台寺的區域又傳為古代梁國的故城。這裏留下了一串串歷史人文故事。萬曆十三年和清道光二十六年《滕縣誌山川志》皆載“滕南十五里曰漷水,......,由青龍山東南,至寶峯山、馬山,逕石溝入焉。西至樑上村,折而南過滄浪淵,納明河水,明河出自馬山前,繞婁山,過靈丘城,至滄浪淵焉。南至倉溝,折而西過沙河店,至黃壩,稍北轉趙溝同為漷河西會南梁水入漕。”

《滕縣誌祠祀志》又載“龍王廟,有五,一在南梁水上源;一在滄浪淵,即明河下流入漷河者,歲以二月初二日祭……;一在躋雲橋北;一在三河口……”

這段記載説明歷史上在古漷水(漷河)和小郭河(明河)以及小洪河的交匯處就是古代的滄浪淵。現在東沙河鎮東小宮村東和馬河口村西、萬莊村後這個地方三河匯流,過去這裏水源旺盛、水勢浩淼,河道寬闊。

東沙河鎮境內的滄浪淵,離荊泉只有八里之遙。據傳,過去曾經是至聖先師孔子前來聽孺子之歌的滄浪淵。後來孟子非常感嘆孔老先師所聽的孺子之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淪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孟子感悟很深,對弟子説:“不仁的人難道可以和他商議嗎?他們對別人的危險心安理得,從別人的災難中牟利,把導致家破國亡的事當作樂趣。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議,那怎麼會有國亡家破的事發生呢?從前有個小孩子唱道:‘滄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濁呀,可以洗我的雙腳。’孔子聽了説:‘弟子們聽好了啊!水清就用來洗帽纓,水濁就用來洗雙腳,這都是因為水自己造成的。’所以,一個人總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一個家庭總是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一個國家總是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尚書·太甲》説:‘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了。’説的就是這個意思。”

齊魯人文||漷河故道與滄浪淵

古代的滄浪淵有多處,而這裏距離孔子的家鄉曲阜最近。《論語·述而》載: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春秋時期孔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張等,開始並不為世人所理解,甚至連當時鄉風不甚很好的魯國附屬的邾地互鄉這個地方的人都不願理睬孔子他們。以至於孔子弟子們也反感互鄉的人,認為難以與他們交談。有次互鄉有個小少年來拜見孔夫子,徒弟們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説:“我贊成他的進步,不贊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過分呢?人家潔身而來,就應該贊成他的自潔,不要老追究他過去的事。”孔子是偉人,就在於思想不泥古與園囿於世人的觀念。而這個“互鄉”經專家根據史料考證,就是現在的城頭鎮所處的地方。互鄉的小少年跑到一百里外的曲阜去拜見孔子,這有點不可能。孔子到漷水之濱的互鄉來,互鄉少年拜見應該是事實。從這點來説,孔子應該到過現在的城頭鎮的互鄉。

城頭鎮離現在的古滄浪淵只有12里路,城頭這個地方歷史上曾是一條橫貫南北的古驛道。恰巧從出滕縣城經古滄浪淵到互鄉(城頭鎮)是古代的一條直通沂蒙山區的大道。因此,孔子來滄浪淵有一定的歷史根據。

漷河上的滄浪淵是一片寬闊的深淵,時有地下泉水在此汩汩湧出,這裏和荊泉同屬嶧山裂隙水系。無論天氣多麼乾旱,河流斷水,而這個深淵從來都不幹涸。至今這裏仍然是又深又寬的河道處。

滄浪淵的南岸,舊時有龍王廟,蓋是唐代時建,為了祭祀鎮水的龍王。且漸漸形成有一定規模的二月初二日龍王廟香火會。後來春季的香火會日期有所變更,據1987年本版《滕縣商業志》載:東沙河鄉香火會,日期為農曆二月十九,起於唐代,“文革”期間被取消。

馬河口村西漷水故道有個龍塘,就是歷史上記載的滄浪淵的東岸。過去這裏河岸很高,樹木參天,蘆葦叢生,水深不見底、面積很大。漷水和小郭河交匯處的河岸上,建有一龍王廟,香火一直很旺。幾個村的村民在農忙時,還經常到這裏躲雨、休息避暑。每到大旱之年,村民都抬着整豬、整羊、活雞等供品,將龍王廟塑的龍王請出來,跪拜上蒼,祈求老天早點下雨。

齊魯人文||漷河故道與滄浪淵

滄浪淵岸上的龍王廟,也在那場史無前例的“破四舊立四新”摧枯拉朽似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被破壞殆盡。龍王爺被推下寶殿,和魚蝦一樣遊入滄浪淵水中。

史傳孔子聽“孺子之歌”處,漷水故道上的滄浪淵和龍王廟的歷史,還需人們進一步考證。但是至聖先師孔子來滄浪淵,這段歷史至今還為人們廣為傳頌,提升着這裏的歷史文化地位。

孔子“滄浪淵”聽孺子之歌的地方,據傳全國不下五六處,但這裏不僅有多處史料可考,而且這裏還是最近的地方。挖掘滄浪淵文化對於豐富滕州歷史,必將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齊魯人文||漷河故道與滄浪淵

馬西良,山東滕州市人,大專文化。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寫作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棗莊、滕州市華促會理事,古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先後在國內報刊發表作品300萬字,出版了散文集《眷戀》《沉香》和文化讀本多部。《滕州墨子國家森林公園探秘》一書獲山東省寫作學會一等獎,《沉香》獲棗莊市政府榴花文學獎,幾十篇散文選入國家年度散文作品集或大中院校教材。

壹點號善國馬西良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7 字。

轉載請註明: 齊魯人文||漷河故道與滄浪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