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特斯拉車展維權事件有什麼新進展?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這幾天,事件又有了一些新進展。
4月22日,特斯拉公佈了事發前1分鐘的行車數據;
4月23日,車主家人稱特斯拉公佈數據侵犯隱私;
4月25日,車主本人被拘留5日後釋放
4月26日,車主本人表示時速的數據不實,要求特斯拉去事故路段實測,同一天特斯拉再次道歉……
這件事並沒有隨着特斯拉公佈數據而停止,反倒是,目前車主與特斯拉的對峙,以及網絡上對特斯拉的質疑,都是圍繞着這份數據而來的。
從特斯拉公佈的數據中可以瞭解到什麼?
特斯拉公佈的數據,記錄了時間、車速、制動踏板物理性移動信號、制動主缸壓力、ABS動作信號等數據,這幾個是比較主要的。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引用特斯拉的説明:
“在駕駛員最後一次踩下制動踏板時,數據顯示,車輛時速為118.5千米每小時。在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後的2.7秒內,最大制動主缸壓力僅為45.9bar,之後駕駛員加大踩下制動踏板的幅度,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92.7bar,緊接着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啓動(最大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140.7bar)併發揮了作用,減輕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後的1.8秒,系統記錄了碰撞的發生。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後,車速持續降低,發生碰撞前,車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時。”
簡單來説,車主父親駕駛車輛時,在限速70、80的地方跑到了快120。當他發現前方有車時踩剎車,結果制動力不夠,車輛沒有降到合理時速,於是全力猛踩剎車。可最終還是沒有剎停,導致追尾。
單看數據,好像看不出什麼問題,但實際上,這是一份不完整、低質量的數據,缺失了最關鍵的部分。
數據缺失了哪些部分?有沒有篡改數據的可能?
首先,“制動踏板物理性移動信號”的數據是缺失的,這也許是整個數據鏈中最關鍵的一部分。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數據顯示,只有在6時14分23.17秒這個時間點上,“制動踏板物理性移動信號”一欄顯示“Driver applying brakes“,即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但是,具體怎麼個踩法,踩了多少剎車?往下就是完全空白的,毫無參考性。
一般的剎車原理是,駕駛者踩下踏板,踏板信號傳遞給剎車總泵,由剎車總泵建立壓力,傳遞至剎車卡鉗與剎車盤,這是一個因果關係。事已至此,無非兩種可能:要麼沒有全力踩下剎車,沒有發揮出車輛的制動能力;要麼全力踩了剎車,但車輛剎車發生問題,比如搭載的iBooster系統抽風失效,剎車踏板瞬間變硬,或者總泵的建壓不夠及時,影響到最終制動效果。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但現在數據中少了可以反映駕駛者踩下踏板的數據,導致這一套因果關係中少了最開始的一環,目前的數據只是簡單描述了過程,達不到還原和分析事件過程的程度,往後只能全靠猜了。為什麼這麼關鍵的數據會缺失?只有特斯拉自己知道了。
至於特斯拉會不會篡改這些數據?雖然數據不全,但我覺得可能性不大,用特斯拉自己的話來説,就是“相關行車數據採用加密技術記錄,無法直接讀取、修改或是刪除”。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風口浪尖,篡改數據這種惡劣行為特斯拉應該是不敢做的。
但是,特斯拉在數據説明中耍了點花招,注意他的用詞,“最大制動主缸壓力僅為45.9bar”、“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啓動併發揮了作用”、“減輕了碰撞的幅度”。這種用詞我感覺是在糊弄人,為什麼?在下面有解讀。
數據公佈之後,目前還有哪些疑點?
疑點一,身為事發時駕駛者的車主父親有沒有合理使用剎車?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雖然少了踏板數據,但特斯拉公佈的“制動主缸壓力”數據倒還算全:時速118.5時開始制動,初期制動主缸壓力達到45.9bar;此時時速已經降為94,之後主缸壓力開始暴增,一度達到92.7bar;碰撞前時速降為48.5,這時已經觸發AEB自動剎車,主缸壓力最大140.7bar。這幾個數據,特斯拉在説明中都有表述。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iBooster系統原理,斷電也可剎車,踏板會變硬
那麼在AEB介入前,92.7bar的制動主缸壓力是什麼概念?説白了,相當於普通人踩剎車的極限力度了,打個比方,你一腳跺向水泥地,跺到腳底發麻,差不多就是這麼一個力度。同時説明,這次事故並不是iBooster系統失效直接導致的,因為主缸已經有很高壓力了。
再回到特斯拉説明中的“在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後的2.7秒內,最大制動主缸壓力僅為45.9bar”,45.9bar理論上也是比較重的剎車力度了,數據中也顯示這時輪胎有突破抓地力的趨勢,ABS即將開始介入,所以絕不是説明中表述的“僅為”45.9bar,這個用詞有問題。
至於觸發AEB後,制動主缸壓力達到140.7bar,這已經不是一般人踩剎車可以達到的數字了,只有靠車輛本身可以做到,即使是習慣了沒有剎車助力的職業賽車手,怕是也難將主缸壓力踩到這個數字。
所以,從一開始的45.9到後來的92.7bar可以看出,車主父親(1986年領照,大車駕駛員)應該盡力了,我個人比較偏向車主父親當時是有全力踩下剎車的,他本人也表態過:“説我踩得輕,我不要命了嗎?”
疑點二,車輛本身是不是有問題,導致剎車沒有發揮?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媒體實測國產Model 3剎車距離
回到數據中,假設車主父親全力踩下剎車,車輛從時速94降為48.5,一共過去2秒的時間。也就是説,從時速94到撞車,距離在40米左右。
正不正常?主流媒體實測Model 3從時速100至完全剎停需要37-39米左右(非四活塞卡鉗的P版),整個過程通常需要2秒多至3秒的時間。所以,如果剎車正常工作,即使當時時間不能使車輛完全剎停,起碼也可以將車輛降至一個較低的時速,而不是撞車前接近50的時速。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一切數據都導向了車輛本身有問題,當然判定剎車還需考慮客觀因素,比如當時路面的條件怎麼樣,有沒有沙石或者積水,以及車輛輪胎、剎車盤、剎車片的磨損和熱衰減情況。這裏最值得注意的是熱衰減,特斯拉早前提到,事故前30分鐘內車輛有超過40次踩下剎車的記錄,同時有多次超過時速100和多次剎停的情況發生。但回過頭來,多次超過時速100,理論上高速行駛時的風也可以幫助剎車降温,通常道路行駛很難將剎車踩至熱衰減,更何況30分鐘踩40多腳剎車,這個頻率並不高。所以即使當時客觀因素都不利於剎車的發揮,撞車前接近50的時速還是太過誇張了。
疑點三,為什麼車主與特斯拉關於的時速説法極度不一致?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圍繞時速,雙方口吻差異非常大,車主本人認為時速約60,特斯拉數據顯示時速為118.5。除此以外,雙方説法差不多都能對上。關於時速,我彙總了除了車主與特斯拉以外的各方説法:
作為駕駛者的車主父親認為當時時速約為60至70公里每小時;
車主丈夫表示自己反覆測試也無法在事發路段開到118公里每小時;
車主妹妹認為事發時為下午6點,車多人多,且有限速,想開這麼快絕無可能……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事發路段在當地被稱為“奪命路”,發生過多起重大交通事故。網絡也有記者重走事發路段的視頻,以及網友的實測視頻,路況挺複雜的,大卡車也很多,路燈也沒有。看上去比較難跑到接近120的時速,但是以特斯拉的瞬間提速能力,也不是沒有可能。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同時,事發路段測速探頭欠缺,讓取證變得更加困難,當地交管支隊也只能稱一切以事故認定書為準,不過當時事故認定書中並沒有提及超速。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車輛上的行車記錄儀沒有工作?按照目前的主流説法,是因為車主沒有創建專用的文件夾。根據特斯拉的用户手冊,車主需要在格式化好的U盤中創建行車記錄儀文件夾,2020年12月28日之後出廠的特斯拉全部標配U盤,並且默認創建了專用文件夾。可車主的車偏偏是這個時間點之前的,雖然車主準備了U盤,但並沒有創建文件夾,如果早先創建了,還真就沒這麼多事了。
目前來看,關於時速,現在不能一口咬定特斯拉數據是有問題的(篡改或者出錯),也不能判定車主的主觀陳述是不是在逃脱責任。
個人猜測,事故的原因是什麼?
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會有點枯燥,但是乾貨十足,我也會盡量用簡單的語句去表述,爭取讓大家都能看懂。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首先,我們以公佈的數據作為參考,使用6時14分22.35秒作為本次事故的起始時間,車輛大約在6時14分27.65秒發生了碰撞,整個事故持續時間共計5.3秒,而就在這5.3秒的事故過程中,車主父親相當於在第0.8秒時踩下制動踏板,車輛開始減速;在前3.5秒內,制動減速度上升,車速一直保持下降;在3.5秒時,時速下降到約85,此時通過計算,車輛的減速度約0.55G,然後前後軸的ABS均被激活;又過了0.5秒後,時速為75的時候,車輛的AEB自動剎車被激活,此時車輛減速度約為0.62G;再過了1.2秒之後,車輛發生碰撞,碰撞時速約48,碰撞前車輛瞬時減速度約為0.7G,整個制動過程的平均減速度約為0.4G,車輛ABS觸發後的平均減速度約為0.57G。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媒體實測國產Model 3剎車G值
其次,在實際的駕駛過程中,特斯拉Model 3在主缸壓力60bar左右的時候,觸發了前後軸的ABS,這個主缸壓力值與Model3基礎制動的設計值也是基本相吻合的,但在前後軸同時觸發ABS的時候,最為核心的車輛減速度卻嚴重不足,前文已經説過,ABS觸發後的平均減速度大約是0.57G,而正常車輛的平均減速度,通常可以達到1G,而這也最終導致了碰撞的發生。
再者,目前制動系統的普遍共識,是駕駛員的優先級要優於ADAS行車電腦的優先級,因此大部分車輛的AEB邏輯觸發是有門檻的,換言之如果你輕輕踩剎車的話,是不會激活AEB的,而在重踩剎車激活AEB之後,無論是ENCAP還是CNCAP都對AEB的功能有相應的要求,通常是1秒鐘之內車速的相對下降值,需要達到40或者45公里每小時,而在本次AEB觸發後直到碰撞的這段時間裏,車速的下降值僅有27公里每小時,這是一個很糟糕的AEB效果。
總的來説,本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不排除車主對車速和前車的預判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但是更為關鍵的地方,依舊在特斯拉車輛本身,特斯拉對於車輛的ABS控制、電磁閥控制、ESC與iBooster系統和驅動電機能量回收交互之間的控制算法,才是這次事故的根源。
所以,我就想問特斯拉一個問題,作為特斯拉官方而言,你們是否認可車輛在此次事故中,平均減速度大約是0.57G?
如果特斯拉認可,那就説明特斯拉的原廠制動性能就是個笑話,特斯拉的ABS性能也就只有這點能力;如果特斯拉不認可,那請特斯拉解釋一下,為什麼ABS觸發後,平均減速度只有0.57G的原因,如果是客觀原因導致的,比如路面情況不好、路面摩擦力低等等,也請特斯拉來主動證明,而不是去要求消費者去證明路況條件和駕駛環境。
為了還原實情,特斯拉需要提供一份什麼樣的數據?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首先,應該將“制動踏板物理性移動信號”一欄補上,這是還原實情的第一步。
同時,我們還需要儘可能完整的:
加速踏板位置,這樣才能知道當時車主父親有沒有錯踩油門;
電機狀態,看看電機在踩下剎車的同時,是否仍然在提供向前的驅動力;
iBooster系統狀態,看看當時iBooster有沒有正常工作,傳聞的踏板變硬是否是真實的……
這樣我們才會完全知道,當時是否全力踩下剎車,有沒有錯踩油門的情況,電機有沒有及時將動力切斷,剎車踏板有沒有變硬。當然,數據的頻率,也要儘可能高,這樣才不放過任何一條蛛絲馬跡。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特斯拉的車上都有一個叫“EDR”的設備,用來記錄數據,剛才提到的,設備應該都會記錄下來,因為EDR記錄的內容包括:車輛速度、方向盤的轉向角度、發動機運作狀態、車輛穩定狀態、安全帶使用狀態、氣囊狀態、車輛制動系統、駕駛輔助系統、乘員分佈、駕駛人在碰撞事件發生時的反應動作等數據。
所以,EDR其實就是汽車上的黑匣子,並且特斯拉作為全球車型,在國外法規中已經強制要求配備EDR,所以特斯拉如果想自證清白,公開完整的EDR數據就可以了。除非,特斯拉根本就不想給你高質量的數據。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撇開這些問題不説,單看特斯拉針對這次事件的解決方式,也讓我背後冷汗直流,以至於我一直很好奇,特斯拉是真的想澄清問題嗎?我看並不是。
車主先是通過合法渠道,找到特斯拉公司要求行車數據,但是特斯拉採取的方式是置之不理;接着車主通過在展會現場爬上車頂的“鬧事”的方式,給特斯拉公司壓力,要求給出行車數據,然後特斯拉報警,車主被拘留;最後,車主被拘留了,特斯拉公司以聯繫不上本人為由,直接將車主的行車數據公佈於眾,而且是部分數據……
這件事情回過頭來看,真的讓人很無語甚至很憤慨,車展現場是特斯拉方面進行報警的,然後車主被拘留這件事兒全網都知道,接着特斯拉表示聯繫不上車主本人,然後趁着車主本人不能發聲的時候,全網公佈本應該是車主隱私的信息,而且可能還是“選擇性”公佈……所以這不禁讓我覺得,對於特斯拉而言,無論是事件真相還是車主利益似乎都不重要,但是“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11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白話解讀特斯拉行車數據,到底誰在説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