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意料之中!拜登宣稱用這種方式抗衡中國——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綜合

據路透社華盛頓消息,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當地時間16日在特拉華州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稱,美國和盟友需要制定全球貿易規則來抗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但他拒絕説明美國是否會加入中國剛剛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據報道,拜登的一些顧問稱,拜登在2021年1月宣誓就職後不大可能立即取消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徵的關税。

延伸閲讀

關於拜登,他的對華政策你瞭解多少?

據美國媒體7日測算,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已在總統選舉中獲得超過當選總統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並於當晚發表勝選講話。

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的變化備受關注。日前受訪的美國學者普遍認為,與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在對華經貿、外交和安全政策上都會更強調盟友、規則和價值觀因素,並且將解決國內問題、重塑美國聲譽和實力作為對華政策的基石。

這張10月15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拍攝的照片顯示,電視上正在播放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美國副總統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參加選民問答會的節目。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競選時曾直言:中國是美“最大的競爭對手”

拜登在2009年出任副總統前曾擔任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長達36年,並兩度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可以説拜登在整個政治生涯中親歷了與中美關係的變化發展。

據美媒梳理,作為一名年輕參議員,拜登曾在1979年中美建交同年隨美國參議員代表團訪華。拜登曾是對華接觸政策的堅定支持者,他支持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他致力於一箇中國政策,支持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戰略模糊”政策。拜登2001年曾在《華盛頓郵報》上發文質疑時任總統小布什有關“美國對保護台灣負有義務”的表態,他還曾表示若因“台獨”而引發台海軍事衝突,美國不應出手干預。

拜登在2001年曾作為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訪華。他作為副總統曾於2011年和2013年兩度訪華,並在期間表示“一個崛起的中國對美國和整個世界都具有積極意義”“美中關係將影響21世紀的進程”。拜登還多次表示他與中國領導人有過累計25小時的會談時長。

拜登去年5月曾在競選活動中説中國忙於處理國內和周邊外交問題,稱中國不是美國的競爭對手。此番言論使其在美國國內遭到缺乏瞭解當前中國的質疑,並被共和黨利用作為批評拜登對華軟弱的表現。

今年10月25日,拜登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採訪時明確了他對中國的定位。拜登説,俄羅斯是美國當前最大的威脅,中國是“最大的競爭對手”,而如何處理中美關係將決定兩國是成為競爭對手,還是最終發展成為一種涉及武力的更為嚴重的競爭關係。

取消對華關税?尚有待觀察

在中美經貿關係方面,拜登認為要解決產業補貼、知識產權、遵守國際貿易規則等結構性問題。然而,拜登並不贊同特朗普政府以加徵關税的方式予以應對,但他上任後會否取消加徵關税還有待觀察。

拜登曾表示,若他當選總統,他會運用現有貿易法律應對中國貿易政策,並加強與盟友合作,尋求多邊方式解決問題 。但是否會重新加入奧巴馬政府時期提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尚不確定。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説,拜登政府將更依靠歐盟、日本、韓國等傳統盟友,重新加強對世貿組織(WTO)等國際機構的參與。與此同時,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對中國技術政策的應對,將會是延續的政策方向。在國際貿易規則方面,他認為拜登政府將會是一個改革WTO、使其適應全球化新變化的機會。

艾倫認為,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目前執行良好,拜登政府上台後,他將繼續關注協議執行,同時也希望雙方能繼續進行下一階段協議的談判,在雙邊、多邊框架下繼續探討一些中美經貿關係的結構性問題。他認為拜登政府將有望在這一領域有延續性。對於已加徵的關税,艾倫指出,拜登政府內部也尚未達成一致,將有機會對此進行重新審視。

除加強與盟友合作外,拜登提出美國應首先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要與中國展開競爭,美國應加大對科研、尖端基礎設施的投入,培養現代勞動力。他還承諾增加4000億美元聯邦採購支出用於購買美國製造的產品,強化“買美國貨”政策,促進鋼鐵、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發展,並降低關鍵醫療產品對外依賴。

艾倫還認為,參議院的選舉結果也將影響拜登政府的經貿政策。同時他指出,白宮與國會的關係也非常重要,拜登在國會幾十年的經驗和人脈積累將有利於他與國會建立順暢的工作關係。商務部長、財政部長、美國貿易代表等內閣成員人選的出爐,也會透露更多經貿政策方向。

據美媒報道,美聯儲理事、前奧巴馬政府財政部副部長佈雷納德是新財長熱門候選人。奧克沃斯資本銀行(Oakworth Capital)首席經濟學家約翰·諾里斯日前表示,佈雷納德可能會幫助修復美國與他國、尤其是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資料圖片:中國貨輪停靠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港。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美國學者:對華政策取決於兩個方面

美國學者認為,中美兩國近年來相對實力的變化以及美國認定中國為其戰略競爭對手,使得美國兩黨在對華採取強硬政策上形成高度共識,這一趨勢不會因為拜登的上任而變化。然而相較於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會更為強調價值觀和同盟體系的因素,並且不會全面否定對華接觸政策。

拜登今年年初在美國《外交》雜誌發表的外交政策長文中説,與美國盟友建立“統一戰線”是應對“中國威脅”最為有效的方式,但他同時也表示美國會與中國在如氣候變化、防擴散和全球衞生安全等擁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尋求合作。

在奧巴馬政府時期任副國務卿的安東尼·布林肯和任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的傑克·沙利文是拜登競選期間的外交政策顧問,《紐約時報》在近日報道中也説這兩人將在拜登政府的外交團隊中獲重要職位。他們近來的表態能進一步勾勒出拜登對華政策的輪廓。

布林肯表示,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務是要從特朗普政府弱化美國同盟關係、破壞美國價值觀的“戰略赤字”中恢復,他同時説美國要與中國徹底“脱鈎”不切實際並且會適得其反。除了同盟體系外,沙利文強調美國必須要優先重塑美國形象和國內實力以此與中國展開競爭,但同時也會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與中國尋求合作。

在中美安全競爭上,拜登提出要增加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向美國地區盟友重申安全承諾。前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米歇爾·弗盧努瓦被認為是拜登政府國防部長的人選,她近期撰文説,近來中國軍力提升的同時美國威懾的可信度卻在減弱,這種此消彼長增加了兩國誤判而引發武力衝突的危險。她認為國防部應加快創新以建立有效威懾,在國防預算上做出抉擇,將在老舊系統項目上的資金投入到人工智能、無人系統、高超音速和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等新作戰能力上。她同時指出,威懾依賴於對利益和意圖的明確溝通,她認為美國必須要重啓中美兩國目前處於中斷狀態的高層戰略對話。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東亞及冷戰史研究專家阿恩·維斯塔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無論誰成為美國領導人,處理對華關係的效果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美方與中國領導層實現合作的能力;二是美國影響中國政策的能力。他認為,如果美國有足夠自信來顧及自身利益,那麼美國就越有可能處理好以上兩個方面,這也是他希望一個新的美國政府能作出的改變。(記者 劉品然 熊茂伶 興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