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選總統、民主黨人拜登20日在首都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
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拜登(前左)在美國第46任總統就職典禮上宣誓。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在國會山舉行的就職典禮上,78歲的拜登在聯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羅伯茨帶領下完成宣誓。他隨後發表約20分鐘的就職演講,稱美國當前面臨着新冠疫情肆虐、社會不平等加劇、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危機與挑戰。拜登呼籲國家團結,同時表示將打擊政治極端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和國內恐怖主義。
美國當選副總統哈里斯當天也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
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哈里斯(前左)在就職典禮上宣誓就任美國副總統。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不久前發生的國會山衝擊事件、失控的疫情,以及離任總統特朗普的缺席,讓新任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成了一場缺少觀眾的“獨角戲”。
拜登是已在美國政壇活躍了近50年的資深政治家,但接下來的四年,他和他的團隊要面對的,是一個政治高度極化、社會極度分裂的美國,宛如一個諸症纏身的“病人”。作為新上任的“主治醫生”,78歲的拜登,可有“新療法”?
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拜登在美國第46任總統就職典禮上發表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前任的“負資產”
時間撥回到4年前,特朗普成為第45任美國總統。不少人認為這個口無遮攔的政治“素人”可能給美國政治帶來一種新的氣象。然而4年過去,人們更多地記住的卻是特朗普留下的“負資產”,而這些,都將成為拜登執政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一是疫情持續失控。到1月20日拜登正式就職擔任總統時,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患者人數接近2500萬人,約佔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一。美國華盛頓大學衞生統計評估研究所發佈的疫情模型預測結果顯示,美國新冠肺炎累計死亡病例到今年4月1日可能達到56.2萬例。
二是政治暴力高温不退。特朗普任內政治暴力事件屢有發生,且逐年升級。幾年來,美國種族矛盾持續激化,仇恨犯罪增多。特朗普被認為在其中發揮了消極作用,縱容和慫恿包括“驕傲男孩”在內的白人至上主義極右翼團體。“憤怒政治”也蔓延到“左右之爭”,導致美國互聯網上的左右矛盾持續激化,雙方已經難以溝通。兩股情緒在2020年疫情、選情等複雜背景下,來了個“火山大爆發”。
三是兩黨對立空前加劇。馬里蘭州眾議員斯坦尼·霍耶對此有個生動的描述——“你和我不是生活在同一個國家。”歷史學家們試圖將這一時期與美國曆史上的大蕭條、二戰、南北戰爭、麥卡錫時代和水門事件等其他充滿巨大挑戰的時期相比較。
兩黨內部同樣矛盾重重:共和黨內,麥康奈爾、利茲·切尼等“反特派”已開始劃清界限;民主黨內,拜登要考慮如何與各派系分享勝選成果。
四是美國的全球形象受損,民主“燈塔”黯淡。由於特朗普任內實施一些列飽受爭議的內外政策,導致美國的全球形象跌至歷史谷底。皮尤中心近期民調顯示,即使在英、日、德、法等美國的傳統盟友國家,對美積極評價也處在歷史低位,只有10%至25%的民眾對美國抱有信心。究其原因,一是美國應對疫情不利;二是官僚機構政治化、煽動種族分裂等行為,有悖美國公共外交專家們所宣揚的所謂“民主、充滿希望、自我修正”的美國形象。
受各種因素疊加影響,美國資產吸引力大不如前。2020年8月,對沖基金自2018年5月以來首次對美元轉為看跌,美元自2020年3月下旬起一直承壓。一些國際輿論發出疑問,這樣的美國真的還可以“重新領導世界”嗎?
圖為2020年12月2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聯儲總部大樓。新華社發
拜登的“救國藥方”
回顧歷史,美國每過七八十年就要面臨一次艱難抉擇。當今的美國又一次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上:一邊是保守主義,一邊是自由主義。在經歷前者失敗的4年後,拜登為實現在勝選演講中承諾的“治癒美國”,也許將會採用類似“雞尾酒療法”的組合用藥療法。
首先,打造“最強醫療團隊”。拜登團隊彙集了美國各界各類精英,來源包括智庫、院校、商界和非政府組織,團隊組成充分體現族裔和性別上的多元化。這樣既充分照顧民主黨內各派系,也能避免種族、政治傾向等問題在團隊內部造成分裂。拜登顯然是希望能夠依靠黨內合力,儘快修正前任政府的“錯誤政策”,讓美國返回“正途”。
不難發現,拜登在用人方面很看重專業和經驗:資深外交老手布林肯任國務卿,前美聯儲主席耶倫擔任財長,具有多年工會工作經驗的馬蒂·沃爾什任勞工部長,創下最低失業率紀錄的女州長吉娜·雷蒙多任商務部長。與此同時,他也更加註重製衡和放權,向外界傳遞出一種務實的信號:新政府希望各位閣員在各自領域挑起大梁,迅速讓行政部門“恢復正常”。
資料圖:2015年3月31日,時任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華盛頓的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其次,採用“穩妥治療方案”。面對美國現存的種種問題,拜登將重走建制派老路,推行可預期、有延續性的國內政策,讓美國温和回擺,着重解決幾個較為緊迫的“併發症”:一是聯邦層面推進抗疫進程。通過推廣疫苗、將抗疫指揮權收歸聯邦、建立專業醫學顧問團隊等,更快地消除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二是採取“人道的”移民政策。廢除“禁穆令”,改善美墨邊境骨肉分離現狀,實現審查標準、移民額度上限雙提高。三是推進税收政策改革。憑藉民主黨在國會參眾兩院均佔據優勢,拜登可能會強勢提高對高收入家庭與企業的徵税,並提供税收抵免來減輕低收入家庭負擔。
最後,藉助盟友力量。在拜登看來,“脱鈎”“退羣”都不可取,美國應重拾自由貿易,繼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及所謂“印太戰略”,修復與歐盟、日韓等的盟友關係,藉助盟友的力量重新確立在氣候變化、公共衞生安全等全球性議題上的領導地位。
重點“看療效”
拜登有着推行政策的良好時機。多重鬧劇後,美國各界迫切希望社會盡快重建、權力平穩過渡,這種急迫心情將成為拜登推行各項政策的助推劑。
但是,新政府仍面臨眾多桎梏與侷限。
其一,特朗普支持者反撲的風險仍然存在。時至今日,“特朗普主義”已經與右翼民粹牢牢捆綁在一起,且追隨者眾多,這直接體現在美國大選的結果上——特朗普憑藉7000多萬張普選票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具人氣的敗選者。在共和黨內,“挺特派”也大有人在。
其二,美國治理系統性問題難以解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鏡子,深刻揭示出在巨大社會危機面前美國治理的種種弊端。聯邦政府對各州政府難有管控,各州政府疫情應對堪稱災難;兩黨對立導致立法、行政進程遲滯;在國會山,政治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美國人曾引以為豪的“民主”醜態盡顯。目前看來,這些深植在美國政治中的弊病很難根除於一夕。
其三,美國國內反智思潮仍然高昂。特朗普對科學缺乏敬畏與尊重,而這,也許是美國民眾對待科學的態度的縮影。從最早的“全球變暖就是一個謊言”,到後來的“新冠肺炎不過是一場小感冒”,再到“當選後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解僱福奇”,特朗普不斷用其反智言論迎合那些缺乏理性思維與科學素養的美國民眾。如今,各種謠言仍在泥潭中拖拽美國的步伐,“疫苗假消息”藉助新媒體與社交網絡等飛速傳播,“不信任科學”成為美國另一場看不見的瘟疫。拜登上台後不得不給諸多美國民眾二次“開智”,這在一個充斥着極端情緒的國家可謂道阻且長。(李崢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韓亞峯系該所研究實習員)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環球 李崢 韓亞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