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尷尬叫“輩分比你大”,外甥女去接舅舅放學,被誤認是孩子媽

輩分在中國是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傳統,在老一輩眼裏輩分是很重要的,但是現在隨着社會信息化發展、人口流動性變大,輩分的概念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因為是祖輩留下來的傳統,所以一些地區仍然沿襲。

有種尷尬叫“輩分比你大”,外甥女去接舅舅放學,被誤認是孩子媽
有種尷尬叫“輩分比你大”

説到輩分總會有一些尷尬的“名場面”。前不久一個網友就分享了這樣的趣事:她有一個比自己小十五歲的舅舅,大學期間放假早,所以接小舅舅的“重擔”就落在她身上。第一次去幼兒園接小舅舅,外甥女被門衞認成孩子媽媽,她立即否認,孩子也不肯相認,這加重了保安的疑心,懷疑她是個壞人。最後也是經歷了一番折騰,才搞清楚真相。原來孩子覺得有個大自己十五歲的外甥女很丟人,於是遲遲不肯相認。

有種尷尬叫“輩分比你大”,外甥女去接舅舅放學,被誤認是孩子媽
和輩分有關的尷尬場面還有很多,每次網友討論這個問題時都很激動,不少人調侃這“輩分差”和“年齡差”帶來的尷尬,只有自己能體會!大家講述自己的“尷尬遭遇”,有的説二十幾歲就做姑姥了,還有的自己三十多了有個十歲的叔叔。其實輩分只是一種傳統的祖制理念,沒有什麼尷尬可言,放平心態,只要自己不覺得尷尬就沒問題。

當代社會輩分的觀念已經逐漸淡化,才會出現尷尬的場面,而過去家庭非常講究輩分禮制,和年齡無關,從來不會覺得尷尬,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有種尷尬叫“輩分比你大”,外甥女去接舅舅放學,被誤認是孩子媽
輩分禮制是一個家族的象徵

在古代,一個家族有哪些人以及血緣關係會用族譜來記錄,非常注重這些禮數,因為古代的家族理念十分強大,一分一毫都不能差,家族成員的一舉一動都代表着家族的臉面,因此輩分在古代特別重視。

有種尷尬叫“輩分比你大”,外甥女去接舅舅放學,被誤認是孩子媽
而現代家庭多數以小家庭為主,所有人聚在一起的日子少之又少,兄弟姐妹也不在一個地方工作,彼此之間的聯繫與感情就沒有十分深厚,對輩分禮制就沒有那麼注重了。

有種尷尬叫“輩分比你大”,外甥女去接舅舅放學,被誤認是孩子媽
時代在變化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家族觀念越來越弱,每天忙着賺錢養家,由於工作的原因很可能好幾年都不回老家,甚至定居在異國他鄉,有的遠房親戚都不認識,更不知道彼此的輩分誰大誰小,還會出現面對面都不知道該叫什麼的尷尬場面,只好互相“稱兄道弟”,所以大家都“被迫”忽略了輩分。

有種尷尬叫“輩分比你大”,外甥女去接舅舅放學,被誤認是孩子媽
其實,瞭解親戚之間的輩分還是很有必要的,雖然現在大家對輩分沒有原來注重,但終究是親戚之間聯繫的紐帶,遇到任何事情還是有血緣關係的最靠譜。

有種尷尬叫“輩分比你大”,外甥女去接舅舅放學,被誤認是孩子媽
輩分差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説已經沒有太大的阻礙,只要年齡相仿都能玩到一起,輩分就沒有那麼重要了。輩分是一種家族理念的象徵,只要不越距,不做一些天理不容的違法事,就是符合常理的。“輩分差”和“年齡差”帶來的尷尬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要認清事實,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這件事情,所有的尷尬就都消失了。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2 字。

轉載請註明: 有種尷尬叫“輩分比你大”,外甥女去接舅舅放學,被誤認是孩子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