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4日發佈的數據,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境內已有146處文化遺址遭到破壞,包括66座宗教建築、28座歷史遺蹟、18座專門用於文化活動的建築、15座紀念碑、12座博物館和7座圖書館。據稱,這些遺址主要分佈在烏克蘭首都基輔、東部的哈爾科夫地區以及頓涅茨克地區。
有報道稱,一項名為“備份烏克蘭”的倡議已於4月份被提出,旨在以數字方式保存該國的文化遺產。作為該倡議的一部分,烏克蘭民眾通過手機軟件對文化遺址、地標及紀念碑等設施進行掃描,由此生成的三維模型將永久地保存在一個數字檔案館中。據悉,這一倡議的合作伙伴包括丹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
▲敖德薩的一處雕像被掃描成數字圖像
據“備份烏克蘭”倡議的聯合發起人湯姆森表示,一些烏克蘭民眾起初因害怕出門而對加入這一倡議猶豫不決,但“絕大多數人的響應是積極的”。據湯姆森介紹,一開始有150名志願者報名加入這一倡議,每天掃描10件與文化相關的物品。隨着倡議得到普及,掃描圖像的數量近幾周以來在不斷增加,大約已有6000名烏克蘭用户將其掃描結果上傳到數字檔案館。
據報道,這些烏克蘭民眾使用3D掃描技術將數百件文物保存在這個數字檔案館中。志願者之一、基輔居民馬克斯·卡米寧説,他在一個月前加入了這項倡議,每週大約用3至4天的時間來掃描文化文物。為了達到創建最多20個“高質量掃描圖像”的目標,卡米寧在開展每日的掃描工作之前都會列出一份文化遺址清單,並且按照路線對遭受破壞的紀念碑、歷史建築或物品進行掃描。
▲一用户對一處受損建築物創建的掃描圖像
湯姆森説,通過對遭到破壞的文物進行數字掃描,一方面可以將其投射到物理空間中為達到教育目的進行探索,另一方面可將掃描圖像用作日後的重建工作。不過,隨着越來越多烏克蘭用户加入這項倡議,數字檔案館裏的掃描圖像“畫風”逐漸走偏,從被炮火擊中的居民公寓樓,到廢墟下的兒童玩偶及玩具,再到水果、足球、甚至是自家寵物和家人的睡姿。
▲有用户掃描水果、足球、甚至是自家寵物和家人的睡姿
湯姆森對此聲稱,儘管這一倡議的初衷是保護文化遺產,但“更令人驚訝的事情是,人們也開始掃描自己生活中的細節——他們擁有、珍視和珍惜的東西。”他補充説,該團隊正在探索如何利用過去的數字圖像創建未被掃描的歷史建築模型,並且計劃讓烏克蘭當地的項目經理對這一數字檔案館進行管理。此外,湯姆森警告稱:“我們建議人們不要在有直接衝突的地區進行掃描。”
紅星新聞記者 胡藝玲
編輯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