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2年9月SUV市場銷量分析 國產車逐步侵蝕海外品牌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綜合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聯會)最新零售銷量數據統計顯示,9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92.2萬輛,同比增長21.5%,環比增長2.8%;1-9月份累計銷量1487.5萬輛,同比增長2.4%。可以看到,雖遭受全球疫情影響,中國汽車市場在政策的利好下已經回暖,金九銀十的金九整體市場表現更為出眾。本期,我們就詳細的來分析一下,2022年9月中國汽車市場SUV車型的銷量數據。

  單9月來看,特斯拉Model Y在9月單月銷量依舊位居榜首,單月累計銷售出新車46694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1.4%。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宋車型,在9月單月新車銷量為45934量,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長116.4%。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提到的比亞迪宋在9月單月銷量為宋家族車型銷量,拋開燃油版車型與特斯拉Model Y相比還是有着一定的差距。不過,比亞迪宋DM和EV在9月單月新車銷量同比增長比分別達到了1832%和424.1%,按照這個趨勢發展宋新能源系列產品還是有着很大的空間。

  排名緊隨其後的是哈弗H6,單月銷量為16887輛,相比去年同期的23341輛銷量下滑幅度較大。分析其原因,此前哈弗H6已經完成了換代,第三代產品在售時間也比較久,隨着其他對標車型的不斷更新升級,哈弗H6的產品競爭力有些下降。不過好在,今年9月哈弗H6 DHT PHEV正式上市。新車有着15.98-17.38萬元的售價區間,並且百公里最低油耗僅為1.55L。

  另外要多説一點的就是,哈弗H6以此前的市場表現完全可以只售賣燃油版本,不過隨着市場電氣化趨勢的增強,長城汽車也意識到無混動、無新能源遲早是要被市場所淘汰。而哈弗H6在完成第三次換代後推出了混動版本可以説時間恰到好處,加上此前H6在市場中積累的口碑,未來的銷量也更值得我們期待。

  長安CS75 PLUS,在9月單月新車銷量為16849輛,相比於9月單月的15644輛有着7.7%的提升。作為全新第二代產品,新車在今年2月正式上市,相比於第一代產品新車針對外觀樣式、內飾佈局以及配置部分都進行了全面升級。特別是在這個以90後為主導購車羣體都消費是吃昂,更年輕、更運動更時尚都產品更能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值得關注的是,曾經叱吒風雲的途觀,在9月單月銷量僅為14242輛,相比去年同期的18358輛大幅度下滑22.4%。而早在2019年,上汽大眾全年累計新車銷量僅為200.18萬輛,最終不敵一汽-大眾從年度銷量冠軍的寶座上滑落。再加上帕薩特碰撞門事件的爆發,上汽大眾徹底被比亞迪、奇瑞等中國品牌車企反超。哪怕是有熱銷車型朗逸的助力,依舊難回巔峯。不僅如此,豐田RAV4、本田CR-V的市場份額,也正在被中國品牌汽車逐步吞噬。

  今年前9月,比亞迪宋車型銷量位居榜首,累計新車銷量達到了288768輛,相比去年同期的131359輛大幅度增長119.8%。同樣哈弗H6前三季度銷量僅為183710輛,相比去年同期下滑27.7%。

  另外,本田CR-V、長安CS75、豐田RAV4、日產逍客、大眾途觀、寶馬X3、本田繽智的銷量也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其實綜合來看,銷量下滑的車型絕大部分都是合資品牌產品,這就像我在上面提到的,目前中國品牌汽車飛速發展,以更年輕、更時尚、更具有科技感的競爭力在逐步侵蝕着合資車的細分市場份額,所以前者的銷量下滑也是在預料之中。

  而另外一個原因,消費者在購買SUV產品時不僅僅是考慮上面提到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有不錯的燃油經濟性。而面對本田CR-V和豐田RAV4時,20萬左右的預算只能買到兩款車的入門燃油版,這樣一來就失去了當初考慮燃油經濟性的初衷。

  而比亞迪宋PLUS DM-i,21萬就能選擇一款最頂配的版本,雖然該車上市至今沒有優惠政策,但其百公里最低1.1L的綜合油耗,也是真的香。所以,整體來説,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不斷佈局,給合資品牌車型帶來的衝擊還是非常大的。

  高端SUV車型層面,特斯拉Model Y依舊位居榜首,以9月單月46694輛的銷量實現41.4%的同比增長。奔馳GLC、奧迪Q5、寶馬X3緊隨其後,並且銷量也有着較大幅度的上漲。值得注意的是,全新理想L9、問界M5殺入重圍,分別取得第五和第九的成績,這也再次印證了中國品牌汽車逐步強大這一事實。

  而在今年前9月,特斯拉Model Y依舊霸榜。而寶馬X3、沃爾沃XC60、奔馳GLB、大眾途昂、凱迪拉克XT5的銷量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到明年這個時候,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高端SUV佔據榜單。

  總結:從本次9月市場銷量分析中來看,最為明顯的就是中國品牌汽車在逐步侵蝕着合資以及進口車企。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都越來越懂車,所以在購車時會選擇性價比較高的產品。而當今也早已不是看中大品牌、在乎面子的時代,家庭用車適合家用,才最重要。(數據來源:乘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