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綜合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

近日,省委、省政府發佈《關於加強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部署七個方面44項重點工作,突出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強化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等工作,細化補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等短板要求,為確保我省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目標如期完成,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明確了目標、提供了指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聚焦攻克最後堡壘,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重點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是對標對錶脱貧攻堅任務部署,堅持“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目標標準,對脱貧任務重、脱貧難度大、脱貧率低的市、縣(市、區)、鄉鎮和村進行全程掛牌督戰,全面完成脱貧任務,確保脱真貧、真脱貧;二是着眼於與“十四五”規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有效銜接,建立常態化返貧監測預警機制、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等,穩妥有序做好貧困退出工作,不斷鞏固脱貧成果防止返貧,推動開發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深度融合。

農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把農民增收和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統籌起來,推動產業興旺、生活富裕。要加快推進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水缸子”等農產品生產、配送全鏈條的物流基地、流通平台等建設,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一縣一園”“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工程,重點建設打造一批嶺南優勢產業帶、地方特色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加快打造嶺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數字農業,深入推進“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創建行動;持續推進農民就業創業和技能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牽涉到方方面面,其中補短板是硬任務。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抓住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突出問題,紮紮實實補齊短板。要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切入點,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加強農村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加快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深入推進“萬里碧道”建設、珠三角農村五大“美麗行動”等,大力發展農村美麗經濟,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全面加強農村道路、供水,以及現代農業設施和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村教育、社會保障和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和質量。

做好農業農村工作,關鍵在黨。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治理。要通過深入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等,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作用,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推動村黨組織書記“三個一肩挑”;健全農村治理工作體系,紮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農村治理體系建設示範鎮村創建活動,深入推進平安農村建設,深化基層正風反腐三年行動,持續整治侵害農民利益行為。要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強化重點工作政策保障,健全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考核機制,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我省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決勝之年。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挑戰,切實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尤為重要。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對標對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把《意見》明確的重點作為工作推進的切入點、着力點,作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支撐點、發力點,強化舉措、狠抓落實,堅決攻克脱貧攻堅最後堡壘,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為實現鄉村振興五年見到顯著成效、十年實現根本改變打好堅實基礎。